[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脊柱微创内镜的操作通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86666.0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60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宋恩;李彦林;蔡国锋;王福科;黄佑庆;袁晓峰;李骥征;李帆冰;陈雪松;王恩斌;陈建琨;王大兴;崔家平;杨贤光;向耀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0 | 代理人: | 牛林涛 |
地址: | 650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脊柱 微创内镜 操作 通道 装置 | ||
1.一种用于脊柱微创内镜的操作通道装置,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外壁的中央且靠近正面以及背面的位置处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框(2),所述滑动框(2)内壁的左侧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所述第一连接杆(3)外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轮(31),所述支撑板(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齿条(32),所述第一连接杆(3)左右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5),所述第一连接杆(3)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第一套筒(4),所述第一套筒(4)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41),所述第一限位环(41)内壁与第一限位块(5)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限位槽(42),所述第一套筒(4)外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外螺纹套筒(6),所述滑动框(2)的顶部与第一外螺纹套筒(6)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固定槽(7),所述滑动框(2)的右侧安装有导轨(8),所述导轨(8)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丝杆(81),所述丝杆(81)的外壁螺纹连接有内螺纹套筒(82),所述内螺纹套筒(8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工作通道管(9),所述丝杆(8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脊柱微创内镜的操作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丝杆(81)顶部的第二连接杆(10),所述第二连接杆(10)左右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101),所述第二连接杆(10)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套筒(11),所述第二套筒(1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环(111),所述第二限位环(111)内壁与第二限位块(101)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限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脊柱微创内镜的操作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11)外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外螺纹套筒(12),导轨(8)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外螺纹套筒(12)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固定槽(121),所述第二固定槽(121)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内螺纹槽,所述第二外螺纹套筒(12)的外壁与第二内螺纹槽的内壁相契合,所述第二套筒(11) 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控制块(1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脊柱微创内镜的操作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槽(7)的内壁开设有第一内螺纹槽,所述第一外螺纹套筒(6)的外壁与第一内螺纹槽的内壁相契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脊柱微创内镜的操作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31)与齿条(32)相配合,所述工作通道管(9)的左侧与导轨(8)的右侧相贴合,两个所述工作通道管(9)以支撑板(1)的中心为原点呈镜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脊柱微创内镜的操作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顶部的正面以及背面均开设有螺纹通槽,所述第一套筒(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控制块(61),所述第一外螺纹套筒(6)的顶部与第一控制块(61)的底部相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8666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工程的安全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有刷卡功能的智能电子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