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检测功能的夹具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169408.1 | 申请日: | 2020-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072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 发明(设计)人: | 熊盛勇;刘建国;刘志潜;唐登来;黄宇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5/14 | 分类号: | G01B5/14;B25B11/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伟斌 |
| 地址: | 511434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检测 功能 夹具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焊接质检工具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检测功能的夹具组件,包括若干夹持机构和检测机构,夹持机构和检测机构均安装于同一水平面上;检测机构包括检测块和驱动检测块运动至检测位置的第一驱动模组。通过该夹具组件检测关键点和检测块之间的间隙值,就可以快速判断该处是否有变化,以及工序间的差异,并快速确定影响精度的工位,便于后续工作调整。整个过程不需要搬动工件,能大大降低劳动负荷,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焊接质检工具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检测功能的夹具组件。
背景技术
车身精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零件精度、夹具精度、焊接过程变量。零件精度和夹具精度可以在焊接前通过测量确定。焊接过程变量对精度的影响包括:零件没有放到位、焊接热变形、焊枪擦碰、夹具影响等。多工序多工位的焊接,要确定最后总成精度偏差的因素,首先要确定造成偏差的工位。
目前确定影响偏差工位的一般常用的方法是在每个工位焊接前测量,然后取出零件,再测量焊接后的零件精度,其流程为:单品零件测量—放件—工位 1焊接—取件--测量—放件--工位2焊接—取件--测量……。车身的焊接有许多零件涉及多个工位,为了确定过程变量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在取件、放件上。而且钣金零件大多体积庞大、笨重,需要多人合力搬取,不仅耗费时间,而且耗费人力,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公开号为“CN201483189U”,公开日为2009年8月6日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焊装夹具检具共存装置,其包括支架、底板和设置于底板上的夹具单元和检具单元,所述底板固定于支架上。由于不用从夹具上将焊接件取下放到检具上再检测,因此减少了工人工作量,节省了辅助时间,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生产节拍。但是在该方案中,没有具体公开检具单元的具体结构,导致不清楚具体如何实现相应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检具单元缺乏具体结构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检测功能的夹具组件,能够在夹紧车身工件后,通过检测机构实现对焊接后的车身工件进行检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检测功能的夹具组件,包括若干夹持机构和检测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和所述检测机构均安装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检测块和驱动所述检测块运动至检测位置的第一驱动模组。夹持机构和检测机构装在同一水平面上可以是都装在地面上或者都装在工作台上。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车身工件的两侧都分布有夹持机构和检测机构。通过夹持机构固定车身工件之后,启动第一驱动模组令检测块到达检测位置。通过三坐标对该发明夹具组件进行标定,检测块与车身工件外壁关键点的距离设定为标准间隙M。在生产中,通过夹持机构将车身工件夹紧和焊接后,启动第一驱动模组令检测块到达检测位置,用间隙尺测量检测块与关键点之间的间隙 N,当间隙N与标准间隙M不相等时,说明零件有偏差,偏差值为N-M。通过检测关键点和检测块之间的间隙值,就可以快速判断该处是否有变化,以及工序间的差异,并快速确定影响精度的工位。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定位工件的定位机构和用于支撑工件的支撑机构;所述夹持机构、所述检测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和所述支撑机构分别通过支撑座安装于同一水平面上。支撑机构对车身工件起到承托的作用,令车身工件能够稳定在加工位置。在车身工件放置在支撑机构上的同时,定位机构对车身工件进行定位,令车身工件精确地被固定在工位上。
优选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检测块的摆动架,所述第一驱动模组为驱动所述摆动架转动的旋转气缸。在放入车身工件的时候,检测块处于远离工件的位置,达到不妨碍车身工件放入工位的目的。第一驱动模组通过气缸转动,从而令摆动架向车身工件的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令检测块到达检测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模组为双轴气缸,所述摆动架设置有两个连接耳;所述连接耳分别与所述双轴气缸的输出轴连接。第一驱动模组两侧均有输出轴,分别驱动一个连接耳摆动,令摆动架的两侧的均受到扭力,摆动架的转动更加平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未经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694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在线标签检测系统
- 下一篇:装配式混凝土预制墙保温防火一体化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