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留置针软管热熔旋切自动化生产线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151337.2 | 申请日: | 2020-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49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张化强;焦会东;李新东;李宗行;王东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驼人医疗器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6F1/24 | 分类号: | B26F1/24;B26D7/27;B26D7/18;B29C57/00;B07C5/00;B07C5/36;B05C3/02;B05C11/10;B05C11/11;B05C1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3400 河南省新乡***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留置 软管 热熔旋切 自动化 生产线 | ||
1.一种留置针软管热熔旋切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按加工顺序依次包括有上料工位(1)、涂硅油工位(2)、吹硅油工位(3)、热熔旋切工位(4)、吹碎屑工位(5)、CCD检测工位(6)、NG次品下料工位(7)、成品下料工位(8);
还包括有底座(11)和工位分度盘(9),所述工位分度盘(9)固设于所述底座(11)正上方;
所述涂硅油工位(2)、吹硅油工位(3)、热熔旋切工位(4)、吹碎屑工位(5)、CCD检测工位(6)、NG次品下料工位(7)六道工位均包括有上工位与下工位,其所述六道工位上工位均设置在所述工位分度盘(9)上,其所述六道工位下工位均设置在所述底座(11)上,且每一工位所包括的上、下工位一一对应设置;
还包括有运载转盘(10),所述运载转盘(10)设于底座(11)与工位分度盘(9)之间,运载转盘(10)与底座(11)活动连接,且所述运载转盘(10)外侧设有装载加工产品的托盘(101),所述托盘(101)上设有至少一个产品放置孔;
所述上料工位(1)用于将所述留置针软管放置在托盘(101)上,所述涂硅油工位(2)用于将软管进行涂抹硅油,所述吹硅油工位(3)用于将软管附着的滴状硅油吹除,所述热熔旋切工位(4)用于加热软管并将软管底端旋切去除,所述吹碎屑工位(5)用于将热熔旋切后的软管上附着的碎屑吹除,所述CCD检测工位(6)对前序工位所处理的软管进行数据检测,所述NG次品下料工位(7)用于将CCD检测工位(6)不合格的产品取出,所述成品下料工位(8)用于将检测合格的产品取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软管热熔旋切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上料工位(1)与所述成品下料工位(8)均包括机械手臂(111),所述机械手臂(111)包括夹爪和控制所述夹爪夹紧和松开的驱动装置,所述机械手臂(111)固定于底座(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软管热熔旋切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涂硅油工位(2)上工位为吹气工位(21),下工位为供油工位(22);
所述吹气工位(21)包括吹气嘴(211)、第一T型固定件(212)、第一垂直气缸(213),所述吹气嘴(211)通过第一T型固定件(212)与第一垂直气缸(213)固定连接,还包括有第一电磁阀(215),所述第一电磁阀(215)控制所述第一垂直气缸(213)上下运作、吹气嘴(211)进行吹气;
所述供油工位(22)包括硅油槽(221)、托架(222)、第一垂直电缸(223),所述硅油槽(221)通过托架(222)与第一垂直电缸(22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垂直电缸(223)控制所述托架(222)上下移动;所述硅油槽(221)顶部设有槽盖(224),所述槽盖(224)设有贯穿盖体的通孔(225),所述通孔(225)与所述吹气嘴(211)上下一一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驼人医疗器械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驼人医疗器械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5133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体化雨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中成药的喷药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