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涡轮发动机的内嵌式电机冷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51057.1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79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宋志平;陈喆;王健;刘林涛;李资晨;姚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7/18 | 分类号: | H02K7/18;H02K7/14;H02K9/04;H02K9/19;F02C7/26;F02C7/141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王艾华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涡轮 发动机 内嵌式 电机 冷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涡轮发动机的内嵌式电机冷却结构,包括离心压气机转子,离心压气机转子前部设置有电机转子磁钢,电机转子磁钢外包裹有电机线圈绕组,电机转子磁钢前部设置有轴流压气机转子,轴流压气机转子外设置有轴流压气机机匣,轴流压气机转子、电机转子磁钢和离心压气机转子的转速相同,轴流压气机机匣上设置有若干压气机机匣支板,压气机机匣支板上开设有冷却通道。本实用新型借助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高速气流对电机外壳进行冷却,同时通过冷却通道对定子线圈进行充分的液冷换热,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具有空气冷却和燃油冷却两种工作方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蜗轮发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涡轮发动机的内嵌式电机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发动机设计中,受发动机原理所限,叶片叶根直径远大于转轴直径,导致各个压气机轮盘之间均为空腔结构,内部大量空间得不到充分利用。
一般的电机设计中,其功率与体积、质量成正比,且体积越大,其设计转速越低。目前安装于涡轮发动机上的电机,均通过多组齿轮组及离合器从发动机的主轴中提取功率,根据启动、发电模式的不同,通过离合器切换不同的齿轮组以实现不同的转速比,从而适应不同工作模式下的要求,但两种模式下的转速均大大低于发动机主轴的转速。较低的工作转速使得电机体积较大,发动机内部无法容纳,必须安装于发动机外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涡轮发动机的内嵌式电机冷却结构,实现电机与发动机同转速运转,提高发电机的功率密度,减小电机所需体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离心压气机转子,离心压气机转子,前部设置有电机转子磁钢,电机转子磁钢外包裹有电机线圈绕组,电机转子磁钢前部设置有轴流压气机转子,轴流压气机转子外设置有轴流压气机机匣,轴流压气机转子、电机转子磁钢和离心压气机转子的转速相同,轴流压气机机匣上设置有若干压气机机匣支板,压气机机匣支板上开设有冷却通道。
电机线圈绕组的引线从轴流压气机机匣支板处引出。
冷却通道内的冷却介质为燃油。
冷却通道在电机线圈绕组处循环后引出,通往发动机燃烧室。
电机线圈绕组作为发动机静子。
轴流压气机转子、电机转子磁钢和离心压气机转子共同组成发动机转子。
发动机转子为一体式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发动机原有的内部空间,将启动/发电机嵌入至发动机的内部,其转子磁钢直接安装于发动机的主轴上,实现电机与发动机同转速运转,从而提高发电机的功率密度,减小电机所需体积。本实用新型借助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高速气流对电机外壳进行冷却,同时通过冷却通道对定子线圈进行充分的液冷换热,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具有空气冷却和燃油冷却两种工作方式。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燃油为液体,具有比热大,流动性好的特点,可以大大提高电机的冷却效率。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燃油经过在冷却通道内换热温升,对后续进入发动机组织燃烧更加有利。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发动机转子为一体式结构,充分利用发动机内部空间,结构紧凑,对发动机的外部尺寸无显著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其中:1-轴流压气机转子,2-电机线圈绕组,3-电机转子磁钢,4-轴流压气机机匣,5-压气机机匣支板,6-冷却通道,7-离心压气机转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510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流无刷温控调速散热风扇
- 下一篇:一种线束拉力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