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干熄焦处理能力的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049228.X | 申请日: | 2020-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99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向宇;韩矿;向海飞;华祥;刘立军;高立东;高锋林;郑红军;曹纪刚;张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B39/02 | 分类号: | C10B39/02 |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宋巧兰 |
| 地址: | 455004***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干熄焦 处理 能力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干熄焦处理能力的系统,包括料钟、除尘口、预存段、除尘装置、冷却段、上锥斗、进风口、十字风道、炉体、下锥斗、排焦口、平板闸门、风帽、斜道、调节棒孔,其中,在调节棒孔内安装有管道,管道外端安装法兰,法兰将管道与氮气管道连接并在氮气管道上安装氮气阀门。本实用新型在干熄炉底部增加氮气管道,制作简单,操作方便。通过通入氮气对从干熄炉冷却段下来的焦炭进行二次冷却,降低排焦温度,提高干熄焦率,增加对焦炭热量的回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熄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干熄焦处理能力的系统。
背景技术
干熄焦是一种节能、环保且提高焦炭质量的熄焦工艺,是相对湿熄焦而言的,是采用惰性气体将红焦降温冷却的一种熄焦方法。在干熄焦过程中,红焦从干熄炉顶部装入,低温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鼓入干熄炉冷却段红焦层内,吸收红焦显热,冷却后的焦炭从干熄炉下锥斗经排焦口排出,从干熄炉环形烟道出来的高温惰性气体流经干熄焦锅炉进行热交换,锅炉产生蒸汽,冷却后的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重新鼓入干熄炉,惰性气体在封闭的系统内循环使用。
干熄焦系统因设计能力不一,选用设备不同,其基本参数技术经济指标有较大的差异。干熄焦的处理能力一般与焦炉的设计生产能力相匹配,选用最经济的处理量。
当干熄炉下料不匀局部方向下料快引起排焦温度高,干熄焦处理能力降低;或焦炉强化生产,焦炭实际生产量大于干熄焦设计处理量时,与焦炉设计能力匹配的干熄焦系统无法满足全干熄焦生产,只能对超产部分的焦炭采用湿熄方式熄焦处理,不仅浪费红焦的热量和水资源,同时还降低了焦炭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干熄焦处理能力的系统,具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对与循环惰性气体换热后的焦炭进一步冷却的系统。该系统是在干熄炉底部增加氮气管道,通过通入氮气对从干熄炉冷却段下来的焦炭进行二次冷却,降低排焦温度,提高干熄焦率,增加对焦炭热量的回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提高干熄焦处理能力的系统,包括料钟、除尘口、预存段、除尘装置、冷却段、上锥斗、进风口、十字风道、炉体、下锥斗、排焦口、平板闸门、风帽、斜道、调节棒孔,其中,在调节棒孔内安装有管道,管道外端安装法兰,法兰将管道与氮气管道连接并在氮气管道上安装氮气阀门,其中,在干熄焦过程中,红焦从炉体顶部的料钟分布后装入预存段,装焦过程中的粉尘经除尘口收集进入除尘系统,低温惰性气体从进风口由循环风机鼓入十字风道,经风帽和周边风环进入冷却段的红焦层内,焦炭在冷却段与低温惰性气体换热,冷却后的焦炭经上锥斗下落至下锥斗,再经排焦口排出,经除尘装置除尘后从斜道出来的高温惰性气体排出,经干熄焦锅炉冷却后循环使用。
进一步,所述管道外径与调节棒孔的内径一致,管壁厚3mm,长度与下锥斗厚度保持一致,所述法兰紧贴下锥斗外壁,缝隙处使用石棉绳和耐火泥浆填满,保持密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在干熄炉底部增加氮气管道,制作简单,操作方便。通过通入氮气对从干熄炉冷却段下来的焦炭进行二次冷却,降低排焦温度,提高干熄焦率,增加对焦炭热量的回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干熄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板闸门上方调节棒孔安装氮气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料钟、2-除尘口、3-预存段、4-除尘装置、5-冷却段、6-上锥斗、7-进风口、8-十字风道、9-炉体、10-下锥斗、11-排焦口、12-调节棒、13-平板闸门、14-焦炭、15-风帽、16-斜道、17-调节棒孔、18-管道、19-法兰、20-氮气阀门、21-氮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效果做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492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管道成弯的机构
- 下一篇:一种四辊平整机变接触磨损工艺配对轧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