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提高钢-混凝土双面组合梁承载能力的节点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041088.1 | 申请日: | 2020-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840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杨;孔庆钊;袁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4C3/293 | 分类号: | E04C3/293;E04B1/4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叶凤 |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提高 混凝土 双面 组合 承载 能力 节点 结构 | ||
一种用于提高钢‑混凝土双面组合梁承载能力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阻止器;钢管混凝土柱(15)与钢梁垂直连接;上部混凝土板(3)与钢梁上翼缘(14)通过普通栓钉(2)连接;钢板(6)上表面采用角焊缝与钢梁下翼缘(13)焊接;阻止器通过其前端钢板(12)与钢管混凝土柱(15)焊接,以消除下部混凝土板(8)前端与钢管混凝土柱(15)之间的间隙,减少界面滑移对结构力学性能的不利影响;阻止器通过其抗剪栓钉(10)焊接钢板(6)下表面用于连接下部混凝土板(8),用于传递下部混凝土板(8)与钢板(6)界面之间的水平剪力,阻止下部混凝土板(8)与钢板(6)之间的相对滑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构件连接领域。
背景技术
钢-混凝土双面组合作用梁通过在负弯矩区钢梁下翼缘下部增设一块混凝土板,可有效增强该负弯矩区域上部混凝土板的抗裂性能,增强钢梁下翼缘的稳定性,大幅提高组合梁的整体刚度和承载力,非常适合用于大跨、重载结构。
由于现行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对栓钉有最小间距要求,当下部混凝土板所需栓钉数量较多时,将导致栓钉沿钢梁纵向长度过大,部分混凝土板超出负弯矩区,同时自重较大。另一方面,在双面组合作用梁施工中,下部混凝土板若依然采用在钢梁下翼缘下表面直接焊接栓钉的传统连接方式,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将对钢梁的受力带来不利影响,危及钢梁的稳定性。在施工现场焊接栓钉和浇筑混凝土有一定困难,施工效率低下。
为解决下部混凝土板在工程设计计算和施工中面临的上述问题,促进双面组合作用梁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急需对下部混凝土板的传统连接方式进行改进,使之符合实际工程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设计制造贴片式阻止器,满足双面组合作用梁下部混凝土板设计计算和施工需要,提高下部混凝土板的传力效率,改善组合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
本实用新型产品适用于双面组合作用梁下部混凝土板和钢梁下翼缘的连接。
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提高钢-混凝土双面组合梁承载能力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混凝土柱(15)、钢梁、钢板(6)、上部混凝土板(3)、下部混凝土板(8)、普通栓钉(2),还包括阻止器,所述钢梁包括钢梁下翼缘(13)、钢梁上翼缘(14),阻止器包括前端钢板(12) 和内部均匀分布的抗剪栓钉(10),其中:
钢管混凝土柱(15)与钢梁垂直连接;
上部混凝土板(3)与钢梁上翼缘(14)通过普通栓钉(2)连接;
钢板(6)安装在钢梁下翼缘(13)底部,具体的,钢板(6)上表面采用角焊缝与钢梁下翼缘(13)焊接;
阻止器通过其前端钢板(12)与钢管混凝土柱(15)焊接,以消除下部混凝土板(8)前端与钢管混凝土柱(15)之间的间隙,减少界面滑移对结构力学性能的不利影响;
阻止器通过其抗剪栓钉(10)焊接钢板(6)下表面用于连接下部混凝土板(8),用于传递下部混凝土板(8)与钢板(6)界面之间的水平剪力,阻止下部混凝土板(8)与钢板(6)之间的相对滑移。
本实用新型用途:应用于钢-混凝土双面组合梁。
贴片式阻止器有如下几个明显的优势:
1、设计方面:贴片式阻止器钢板尺寸可依据结构的尺寸直接确定;栓钉的设计计算公式均取自现行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计算简单,满足完全抗剪连接设计要求;
2、施工方面:贴片式阻止器钢板部分仅需焊接相应的栓钉即可,混凝土部分采用预制混凝土板整体制作,施工效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410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法兰蝶阀
- 下一篇:一种XL-21动力配电柜用焊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