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货物称重测距装置及其物流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22846054.3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32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关松青;叶位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关松青;叶位彬 |
主分类号: | G01G19/08 | 分类号: | G01G19/08;G01G19/12;G01B21/02;B60P3/00;B60G11/02 |
代理公司: | 广东前海律师事务所 44323 | 代理人: | 何峰 |
地址: | 51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货物 称重 测距 装置 及其 物流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货物称重测距装置及其物流车辆,该货物称重测距装置用于车辆板簧纵向形变量的测量,包括:弹性连接件,用于纵向连接待测的车辆板簧;应力传感器,用于连接测量弹性连接件纵向的形变量;信号处理模组,用于对应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采集、滤波与放大处理;处理控制器,用于接收信号处理模组处理后的输出信号,并根据输出信号获取所述货箱的重量。通过设置应力传感器以及弹性连接件,通过弹性连接件与车辆板簧纵向连接,弹性连接件跟随车辆板簧纵向的形变量产生弹性位移,放大了该形变量并能较好地抵抗车辆的低频机械震动带来的干扰误差,使得测距精度在0.01mm以下,结构简单,通用性好,适用于各种不同的货车悬架型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运输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货物称重测距装置及其物流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生产需求水平不断提高,对物流的需求量剧增,物流货车在其中充当了极其重要且不可能替代的角色。但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存在超载的情况,众所周知,超载行为不但给高速公路和桥梁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而且给行车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检测和监控货车超载行为是一项十分重要而且意义重大的事情,是货运物流管理的重要关注点。
从称重载体来划分,现有货车货物称重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地面式整车称重方式和车载在线称重方式。地面式整车称重方式是指在固定地点或移动地点通过地磅等方式对整车的重量进行计量。车载在线称重方式是指通过车上的称重设备直接对货车上货物的重量进行计量,不依赖于地面上某固定点或移动点的地磅等设备来称重。从称重运动状态划分,货车货物称重方式又分为静态称重和动态称重,静态称重指货车货物处于静止平衡状态,相对于称重设备为静止的;动态称重相对于静态,除了静态称重要求以外,还需考虑运动过程加速度、震动、倾斜、快速测量等情况。
现有车载在先称重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激光测距仪、超声波测距仪等测量货车板簧相对车轴的距离变化来间接计算货物重量;二是在货车架与车厢之间放置称重传感器来直接计量货物重量;三是通过货车板簧横向形变状态变化程度来间接计量货物重量。
现有车载在线称重方式至少存在以下缺陷:一是成本高,户外使用的精度1mm的激光测距仪或超声波测距仪价格较高,高精度的相位式激光测距仪价格更高。二是精度较低,激光测距仪或超声波测距仪最高测量精度基本上在1mm或1mm以上,对于板簧形变偏小的重型悬架货车型号,存在检测误差偏大甚至检测不到货物重量的情况。三是不抗震动,货车在启动后车身存在一定的机械震动,该震动给测距仪带来测量误差。四是结构较复杂,体积大,安装不便,在货车架与车厢之间放置称重传感器直接计量货物重量的方案,一般使用四个称重传感器分布在货车架与箱体之间的四个角落,并使用与之配套较为复杂的限位机构进行安装,它们的结构部件多且较复杂,占用空间大,对安装位置和结构要求高,不易维护。五是通用性较差,可靠性不高,工作误差大;当前通过货车板簧横向形变来计算货物重量的方案,该方案的称重传感器横跨板簧两端,感应来自板簧的横向受力,这样一方面形变程度较纵向小很多,影响检测精度,另一方面不适用于受力为纵向形变的橡胶类型悬架;应力传感器安装位置处于活动区域,工作运行中存在松动并引入误差的隐患。
因此,现有车载在先称重的方式存在成本高、精度较低、不抗震动、通用性较差、结构较复杂的缺陷,需要进一步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货物称重测距装置及其物流车辆,能够实现货箱自动称重,结构简单、精度高且适用于各种不同的货车悬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货物称重测距装置,用于车辆板簧纵向形变量的测量,包括:
弹性连接件,用于纵向连接待测的车辆板簧;
应力传感器,用于连接测量所述弹性连接件纵向形变产生的应力;信号处理模组,用于对所述应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采集、滤波与放大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关松青;叶位彬,未经关松青;叶位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8460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