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油冷却器、高低温冷却系统、发动机系统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66587.0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56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傅晓磊;王洪山;魏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5/00 | 分类号: | F01M5/00;F01M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娜;刘芳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油 冷却器 低温 冷却系统 发动机 系统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油冷却器、高低温冷却系统、发动机系统及车辆,所述机油冷却器包括:箱体、第一双向阀、第二双向阀、第一控制阀以及第二控制阀,其中第一双向阀的第二出水口和第一控制阀的出水口均与发动机机体缸盖水套的进水口连通,第一双向阀及第一控制阀用于将箱体中的冷却液引入发动机机体缸盖水套中提升发动机本体的温度,第二双向阀的进水口与低温中冷器的出水口连通,第二双向阀的第二出水口以及第二控制阀的出水口均与低温节温器的进水口连通,第二双向阀及第二控制阀用于将低温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引入箱体中降低润滑油的温度,不仅实现了机油冷却器的开快速暖机功能,还保证了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油冷却器、高低温冷却系统、发动机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机油冷却器是一种加速润滑机油散热使其保持较低温度的装置。在高性能、大功率的强化发动机上,由于热负荷大,必须装设机油冷却器。机油冷却器布置在润滑油路中,其工作原理与散热器相同,机油冷却器置于冷却水路中,利用冷却水的温度来控制润滑油的温度。当润滑油温度高时,靠冷却水降温。
现有技术中,机油冷却器可以利用发动机本体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进行水冷过程,具体的将机油冷却器中的冷却液与发动机本体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进行汇合,实现润滑油与冷却液之间的热交换,降低发动机润滑油的温度。或者,机油冷却器利用中冷器系统中的冷却液实现机油冷却器的水冷效果。
然而,当机油冷却器利用发动机本体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降低润滑油的温度时,由于发动机本体冷却系统中冷却液的温度较高,导致机油冷却器水冷的效率较低。或者当机油冷却器利用中冷器系统中的冷却液实现机油冷却器时,由于中冷器中冷却液的温度较低,导致在发动机启动阶段无法使用机油冷却器实现快速暖机的目的,影响发动机启动时的运行效率。因此,亟需提出一种同时实现快速暖机和快速冷却的机油冷却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油冷却器、高低温冷却系统、发动机系统及车辆,用于实现发动机启动时的暖机功能和提高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效率的目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油冷却器,包括:箱体、第一双向阀、第二双向阀、第一控制阀以及第二控制阀;
所述箱体内设有冷却芯,用于对发动机的润滑油进行冷却;
所述箱体包括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以及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双向阀包括进水口、第一出水口以及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双向阀包括进水口、第一出水口以及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控制阀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二控制阀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所述第一双向阀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箱体的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双向阀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箱体的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的进水口与所述箱体的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的进水口所述箱体的第二出水口连通;
所述第一双向阀的进水口与高温冷却系统中高温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双向阀的第二出水口和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出水口均与发动机机体缸盖水套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双向阀及所述第一控制阀用于将所述箱体中的冷却液引入所述发动机机体缸盖水套中提升发动机本体的温度;
所述第二双向阀的进水口与低温中冷器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双向阀的第二出水口以及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出水口均与低温节温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双向阀及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将低温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引入所述箱体中降低润滑油的温度。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高低温冷却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高温水泵、低温水泵、高温散热装置、低温散热装置、高温节温器、低温节温器、发动机机体缸盖水套、低温中冷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控制器以及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机油冷却器;
所述高温散热装置用于存储高温冷却液,所述低温散热装置用于存储高低温冷却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665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