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升降扶手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13037.2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92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赵龙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75 | 分类号: | B60N2/75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升降 扶手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升降扶手及车辆,所述电动升降扶手包括扶手、升降机构和连接支架;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支架、导向支架、电机和丝杆;所述导向支架固定于所述连接支架上,所述升降支架连接至所述导向支架;所述丝杆设置于所述导向支架上,且所述丝杆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导向支架的顶部,所述丝杆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导向支架的底部;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升降支架上,且所述电机与所述丝杆传动连接,所述电机和所述丝杆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支架沿所述导向支架的引导方向运动;所述扶手设置于所述升降支架的上方;所述连接支架连接至车辆座椅坐垫的骨架上。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升降扶手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具有较高的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升降扶手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附件的设计对乘坐的舒适度有较大影响,为了给乘员的手臂提供支撑通常会在座椅上设计座椅扶手结构。
现有技术的座椅扶手一般为两种,第一种是固定在车身上的扶手结构,扶手的前后和高度为固定位置,不能进行调节,不能适应于不同的用户,且不能随座椅的调节而调整位置;第二种是固定在座椅靠背上的扶手,当靠背角度调整后,扶手的角度会处于不舒适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升降扶手及车辆,可以通过电机调节扶手的高度以适应不同用户,并且可以随座椅位置调节扶手位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升降扶手,包括扶手、升降机构和连接支架;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支架、导向支架、电机和丝杆;
所述导向支架固定于所述连接支架上,所述升降支架连接至所述导向支架;
所述丝杆设置于所述导向支架上,且所述丝杆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导向支架的顶部,所述丝杆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导向支架的底部;
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升降支架上,且所述电机与所述丝杆传动连接,所述电机和所述丝杆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支架沿所述导向支架的引导方向运动;
所述扶手设置于所述升降支架的上方;
所述连接支架连接至车辆座椅坐垫的骨架上。
可选地,所述升降支架包括第一框架和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内,且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框架的顶部,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框架(201a)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导向支架包括第二框架和导向杆;
所述导向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内,且所述导向杆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框架的顶部,所述导向杆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框架的底部;
所述第一框架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框架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
所述第二框架的顶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框架的顶部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套设在所述支撑杆上。
可选地,所述丝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内,且所述丝杆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框架的顶部,所述丝杆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框架的底部;
所述第一框架的底部还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框架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三通孔套设在所述丝杆上。
可选地,所述导向支架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连接支架上。
可选地,所述导向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连接支架上。
可选地,所述连接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车辆座椅坐垫的骨架上。
可选地,所述电动升降扶手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升降机构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130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楼板吊模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座椅支撑件加工的运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