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振动舒适性台架试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693511.X | 申请日: | 2020-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816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 发明(设计)人: | 曹春雨;李元宝;宋福强;刘祖斌;宋雨;陈迪;魏可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7/06 | 分类号: | G01M7/06;G01M17/0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座椅 振动 舒适 台架 试验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性能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汽车座椅振动舒适性台架试验装置,包括振动组件、座椅总成、固定组件和配重水人,座椅总成设于振动组件上,固定组件设于座椅总成上,配重水人设于固定组件上,固定组件上设有吸附配重水人的真空吸盘,座椅总成、固定组件和配重水人组成振动系统,固定组件上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第一振动测量组件,用于测量振动系统的振动。振动组件产生振动并传递至座椅总成,增设配重水人提高试验的准确性,真空吸盘将配重水人有效固定于固定组件上,防止配重水人的振动碰撞干扰到第一振动测量组件,第一振动测量组件设置于凹槽内,实现隐藏式安装,保证第一振动测量组件的信号输出的稳定性,测量更准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性能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振动舒适性台架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振动舒适性是衡量乘员乘坐舒适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受限于设备硬件条件和技术研究能力等方面,大多汽车主机厂是将座椅装到汽车整车上,通过道路试验测量并结合人员的主观评价来研究汽车座椅单体的振动性能。这种试验与评价受到的外在因素较多,如场地、天气及人员主观感受等,试验重复性差,测量准确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振动舒适性台架试验装置,其对座椅振动舒适性的测量准确性更高,且可重复进行多次试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汽车座椅振动舒适性台架试验装置,包括振动组件、座椅总成、固定组件和配重水人,所述座椅总成设置于所述振动组件上,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座椅总成上,所述配重水人设置于所述固定组件上,所述固定组件上设置有吸附所述配重水人的真空吸盘,所述座椅总成、所述固定组件和所述配重水人组成振动系统,所述固定组件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一振动测量组件,用于测量所述振动系统的振动。
作为汽车座椅振动舒适性台架试验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振动测量组件包括第一振动传感器和第二振动传感器,所述凹槽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的第一凹槽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振动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振动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作为汽车座椅振动舒适性台架试验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振动传感器通过第一连接线与所述汽车座椅振动舒适性台架试验装置的控制器信号传输,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一过线槽,所述第一过线槽用于布设所述第一连接线。
作为汽车座椅振动舒适性台架试验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振动传感器通过第二连接线与所述汽车座椅振动舒适性台架试验装置的控制器信号传输,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的第二过线槽,所述第二过线槽用于布设所述第二连接线。
作为汽车座椅振动舒适性台架试验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连接带,所述连接带将所述配重水人和所述固定组件绑扎于所述座椅总成上。
作为汽车座椅振动舒适性台架试验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振动组件包括相连的激振器和安装台,所述座椅总成设置于所述安装台上。
作为汽车座椅振动舒适性台架试验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座椅总成在所述安装台上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安装位置可调。
作为汽车座椅振动舒适性台架试验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台上设置有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上设置有第二基座,所述座椅总成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上;
所述第一基座上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条形孔,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条形孔并与所述安装台连接,所述第一紧固件在所述第一条形孔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置可调;
所述第二基座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条形孔,所述座椅总成能够沿所述第二条形孔滑动,且所述座椅总成能够通过第二紧固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条形孔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935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