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轮车边板自动焊接生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692449.2 | 申请日: | 2020-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72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段云华;金中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摩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3/08 | 分类号: | B23K3/08;B23K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2368***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轮车 自动 焊接 生产 装置 | ||
一种三轮车边板自动焊接生产装置,包括底座、壳体、第一丝杆、第一转动支架、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柱、第一支撑板、第二连接柱、第二支撑板、转动轴、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底座上设有第一电机;第一连接件上设有内螺纹;第一连接件与壳体滑动连接;第一连接件与第一丝杆螺纹连接;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有效的焊接金属结构,通过电机驱动能够使得焊接过程中焊枪移动速度均匀提高了焊接的牢固性同时提高了焊接处美观,通过点击能够使得焊枪升降运动,从而使得本装置能够适应不同高度需求,提高了本装置的适应性,固定螺丝与固定板的组合能够将待加工金属件固定在支撑板上,有利于提高焊接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轮车边板自动焊接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焊接,就是运用各种可熔的合金(焊锡)联接金属部件的进程,焊锡的熔点比被焊材料的低,这样部件就会在不被熔化的情况下,通过其表面发生分子间的联络结束焊接,焊接可以分为软焊接和硬焊接,软焊接温度低于450℃,硬焊接高于450℃,硬焊接通常用于银、金、钢、铜等金属,其焊接点比软焊接强健得多,抗剪强度为软焊接的20-30倍,以上两种热联接通常均运用焊接这一术语,因为两例中均为将熔融的焊锡写入到两个待装置的清洁且挨近的固体金属表面的细长缝隙中,然而,现如今的焊机设备焊接生产过程复杂,对焊件表面的要求较高,焊接时间长,自动化生产水平较低,影响了焊接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三轮车边板自动焊接生产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有效的焊接金属结构,通过电机驱动能够使得焊接过程中焊枪移动速度均匀提高了焊接的牢固性同时提高了焊接处美观,通过点击能够使得焊枪升降运动,从而使得本装置能够适应不同高度需求,提高了本装置的适应性,固定螺丝与固定板的组合能够将待加工金属件固定在支撑板上,有利于提高焊接精度。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三轮车边板自动焊接生产装置,包括底座、壳体、第一丝杆、第一转动支架、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柱、第一支撑板、第二连接柱、第二支撑板、转动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转动支架、第三转动支架、第二丝杆、第二连接件、伸缩杆、第三连接柱、第四连接柱、第三支撑板、第四转动支架、焊枪、第五连接柱、第四支撑板、固定板和固定螺丝;
底座上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端与第一丝杆连接;第一丝杆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与第一转动支架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支架背向第一丝杆的一端与壳体连接;第一连接件上设有内螺纹;第一连接件与壳体滑动连接;第一连接件与第一丝杆螺纹连接;第一连接件与第一连接柱连接;第一连接柱与壳体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柱远离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连接;第一支撑板与壳体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板与第二连接柱连接;第二连接柱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连接;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输出端与转动轴连接;转动轴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与第二转动支架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支架与第二支撑板连接;转动轴与第一锥齿轮连接;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第二锥齿轮与第二丝杆连接;第二丝杆与第三转动支架转动连接;第三转动支架与第二支撑板连接;第二连接件上设有内螺纹;第二连接件与第二丝杆螺纹连接;第二连接件与第三连接柱连接;第三连接柱与伸缩杆连接;伸缩杆与第二支撑板连接;第三连接柱与第四连接柱连接;第四连接柱与第三支撑板连接;第三支撑板与第四转动支架连接;焊枪与第四转动支架转动连接;壳体与第五连接柱连接;第五连接柱与第四支撑板连接;第四支撑板上设有螺纹孔,固定螺丝与第四支撑板螺纹连接;固定板与固定螺丝转动连接。
优选的,第一连接件上设有滑块,壳体上设有滑轨,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
优选的,第一连接柱上设有滑块,壳体上设有滑轨,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
优选的,第一支撑板上设有滑块,壳体上设有滑轨,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
优选的,第一支撑板上设有防滑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摩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摩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924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