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预充检测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636672.5 | 申请日: | 2020-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03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锋伟世通电子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52 | 分类号: | G01R31/52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杜静静 |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检测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预充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电源、隔离芯片、模拟数字转换器ADC、微控制器MCU、预充电阻R1、分压电阻R2、防反二极管、系统基础芯片SBC以及光耦开关S1;其中光耦开关S1控制分压电阻R2,所述系统基础芯片SBC同时连接预充继电器、微控制器MCU以及隔离芯片,模拟数字转换器ADC同时连接隔离芯片和分压电阻R2;该技术方案通过实际搭建电路进行测试发现,当预充电阻短路时,可以检测到预充电阻短路故障,从而对预充继电器和电机端电容进行保护,有效减小因预充电阻短路引起的预充电容及预充继电器损坏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电路,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预充检测电路,属于充电电路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通常都具备预充功能。当整车无预充电路时,在高压上电瞬间,电机控制器的预充电容瞬间相当于短路,产生的冲击电流会损坏继电器和电机控制器的预充电容。而预充的作用就是给预充电容进行充电,以减少高压继电器闭合时的火花拉弧,避免高压冲击损坏高压零部件,提升高压系统安全性。目前传统做法是在主正继电器两端并上一个电路,电路包含一个预充电阻和一个预充继电器,在闭合主正继电器前先进行预充动作,先闭合预充继电器,由于预充电阻存在,预充电容会缓慢充电,从而减小预充电容击穿的可能性,当检测预充电压达到电池总压的95%时,认为预充完成,之后吸合主正继电器,断开预充继电器。采用此种方式进行预充虽然可以对预充电容进行保护,但是存在一种情况,当预充电阻短路时,由于没有相应的检测机制,同样会导致预充电容的损坏,为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增加设计了预充电路中预充电阻的检测,减小因预充电阻短路引发的危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预充检测电路,该技术方案减小因预充电阻短路引起的预充电容及预充继电器损坏可能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能源汽车预充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电源、隔离芯片、模拟数字转换器ADC、微控制器MCU、预充电阻R1、分压电阻R2、防反二极管、系统基础芯片SBC以及光耦开关S1;其中光耦开关S1控制分压电阻R2,所述系统基础芯片SBC同时连接预充继电器、微控制器MCU以及隔离芯片,模拟数字转换器ADC同时连接隔离芯片和分压电阻R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KL30是车上蓄电池的常电电源,KL30连接至SBC(使用MC33FS6522)的VSUP1脚和VSUP2脚,AGND、GND_COM、DGND引脚接地,芯片的VAUX引脚会输出稳定的5V,芯片的VPRE引脚会输出稳定的6.5V,该技术方案设计简单,满足功能安全的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5V连接到隔离芯片ADUM5401W的VDD1脚,GND1引脚接地;VIA引脚连接MCU(使用5744P)的PCSB2引脚,VIB引脚连接MCU的PCSB4引脚,VIC引脚连接MCU的PCSB1引脚,VOD引脚连接MCU的PCSB引脚,组成隔离芯片与MCU的隔离SPI通讯;VSEL和VISO并联输出隔离的5V电源,高低压进行隔离,为了防止高压系统对控制系统造成干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隔离的5V电源连接到ADC(使用ADUM5401W)的VDD脚,GND引脚接地;SCLK引脚连接隔离芯片的VOB引脚,CS引脚连接隔离芯片的VOC引脚,DOUT/DRDY引脚连接隔离芯片的VID引脚,DIN引脚连接隔离芯片的VOA引脚,组成隔离芯片与ADC的SPI通讯。
通过AIN0与A点电路分压采样电路看到,其中R3和R4选型需要参考电池电压U和采样精度,公式为U*R4/(R3+R4)≤5V,得到R3:R4≥(U-5):5,之后R3和R4阻值选取需要参考采样精度,若采样精度为0.001,则R3和R4需要选择kΩ级别阻值,同理用于AIN1与B点电路设计;AIN2直接连接到C点,R2选用和预充电阻同级别的阻值,通常预充阻值为0.1kΩ级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锋伟世通电子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未经延锋伟世通电子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366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阻燃粉尘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真空成型后表皮摆放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