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冷端乏汽余热综合利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534601.4 | 申请日: | 2020-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06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 发明(设计)人: | 薛康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F22D1/50 | 分类号: | F22D1/50;F25B30/04;F25B30/06;F28B1/06;F28B9/08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涂秀清 |
| 地址: | 710021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接 机组 冷端乏汽 余热 综合利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冷端乏汽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包括汽轮机中压缸,汽轮机中压缸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有吸收式热泵和汽轮机低压缸,汽轮机低压缸下方设置有排汽装置,排汽装置底部连接有换热器,换热器与吸收式热泵通过管道形成循环回路,排汽装置侧壁连接有排汽管道,排汽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有空冷岛、吸收式热泵及机力通风塔,空冷岛通过凝结水管连接排汽装置,吸收式热泵通过管道连接凝结水管,吸收式热泵还通过管道连接有热网加热器并形成循环回路,热网加热器还通过管道连接换热器,机力通风塔还通过管道连接凝结水管。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乏汽余热都不能有效回收利用,乏汽余热损失造成能源综合利用率大幅降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火力发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冷端乏汽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火电在能源配比中所占的比重依旧是首位,而空冷机组在火电机组中的占比高达20%以上,节水优势使其广泛建设于我国西北部干旱缺水的地区,成为这些地区电能支柱。空冷机组主要分为两类,直接空冷和间接空冷。两类空冷机组最终都要将热量释放给空气,因此,空冷机组受环境条件影响剧烈。由于直接空冷机组所在地区全年气温变化幅度大,冬季极寒夏季高温,运行条件恶劣,造成机组运行参数波动范围大,易产生问题,运行维护难度大。
目前,采用直接空冷系统汽轮机组冷端性能劣化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夏季,机组经常因为背压过高导致精处理超温运行而限制负荷提升,限负荷不仅导致电厂收益下降,还使其面临电网考核的风险。同时影响空冷机组性能主要因素是冷端冷源损失,现有的提高直接空冷冷端性能的方法主要有增加尖峰冷却系统,空冷岛扩容,利用辅机冷却余量增加尖峰凝汽器等方式,无论采用哪种形式乏汽余热都不能有效回收利用,乏汽余热损失造成能源综合利用率大幅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冷端乏汽余热综合利用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乏汽余热都不能有效回收利用,乏汽余热损失造成能源综合利用率大幅降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冷端乏汽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包括汽轮机中压缸,汽轮机中压缸的排气口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有吸收式热泵和汽轮机低压缸,汽轮机低压缸下方设置有排汽装置,排汽装置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有换热器,换热器与吸收式热泵通过管道形成循环回路,排汽装置侧壁上方连接有排汽管道,排汽管道另一端分为三路分别连接有空冷岛、吸收式热泵及机力通风塔,空冷岛还通过凝结水管连接排汽装置,吸收式热泵还通过管道连接凝结水管,吸收式热泵还通过管道连接有热网加热器并形成循环回路,热网加热器还通过管道连接换热器,机力通风塔还通过管道连接凝结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
汽轮机中压缸的排气通过管道进入吸收式热泵后经吸收式热泵流出通过管道连接除氧器。
换热器还通过管道连接有加热器。
排汽装置底部与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凝结水泵。
换热器通过管道G1连接吸收式热泵,管道G1经过吸收式热泵分为两路管道G2和G3分别连接换热器和热网加热器,管道G1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泵,管道G2和管道G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
吸收式热泵通过管道G4连接凝结水管,管道G4上设置有第三循环泵。
排汽装置侧壁上方连接排汽管道,排汽管道另一端分为三路管道分别为管道G5、管道G6、管道G7,管道G5、管道G6、管道G7另一端分别连接空冷岛、吸收式热泵及机力通风塔,管道G6、管道G7上分别设置有第四阀门和第三阀门。
机力通风塔通过管道G8连接凝结水管,管道G8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泵。
热网加热器通过管道G9连接至管道G1位于第二循环泵靠近吸收式热泵一侧的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未经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346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锈钢板除墨过程的升降导向装置
- 下一篇:一种妇产科外阴手术后的修复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