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冷端乏汽余热综合利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534601.4 | 申请日: | 2020-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06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 发明(设计)人: | 薛康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F22D1/50 | 分类号: | F22D1/50;F25B30/04;F25B30/06;F28B1/06;F28B9/08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涂秀清 |
| 地址: | 710021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接 机组 冷端乏汽 余热 综合利用 系统 | ||
1.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冷端乏汽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轮机中压缸(1),汽轮机中压缸(1)的排气口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有吸收式热泵(2)和汽轮机低压缸(3),所述汽轮机低压缸(3)下方设置有排汽装置(4),所述排汽装置(4)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有换热器(5),所述换热器(5)与所述吸收式热泵(2)通过管道形成循环回路,所述排汽装置(4)侧壁上方连接有排汽管道(6),所述排汽管道(6)另一端分为三路分别连接有空冷岛(8)、吸收式热泵(2)及机力通风塔(11),所述空冷岛(8)还通过凝结水管(9)连接所述排汽装置(4),所述吸收式热泵(2)还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凝结水管(9),所述吸收式热泵(2)还通过管道连接有热网加热器(10)并形成循环回路,所述热网加热器(10)还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换热器(5),所述机力通风塔(11)还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凝结水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冷端乏汽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中压缸(1)的排气通过管道进入吸收式热泵(2)后经吸收式热泵(2)流出通过管道连接除氧器(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冷端乏汽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5)还通过管道连接有加热器(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冷端乏汽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汽装置(4)底部与换热器(5)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凝结水泵(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冷端乏汽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5)通过管道G1连接吸收式热泵(2),所述管道G1经过吸收式热泵(2)分为两路管道G2和G3分别连接换热器(5)和热网加热器(10),所述管道G1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泵(15),所述管道G2和管道G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16)和第二阀门(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冷端乏汽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热泵(2)通过管道G4连接所述凝结水管(9),所述管道G4上设置有第三循环泵(1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冷端乏汽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汽装置(4)侧壁上方连接所述排汽管道(6),所述排汽管道(6)另一端分为三路管道分别为管道G5、管道G6、管道G7,所述管道G5、管道G6、管道G7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空冷岛(8)、吸收式热泵(2)及机力通风塔(11),所述管道G6、管道G7上分别设置有第四阀门(19)和第三阀门(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冷端乏汽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力通风塔(11)通过管道G8连接所述凝结水管(9),所述管道G8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泵(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直接空冷机组冷端乏汽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网加热器(10)通过管道G9连接至管道G1位于第二循环泵(15)靠近吸收式热泵(2)一侧的位置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未经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53460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锈钢板除墨过程的升降导向装置
- 下一篇:一种妇产科外阴手术后的修复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