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燃料船舶LNG供气系统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97195.9 | 申请日: | 2020-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07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春;孙大巍;刘家诚;王洪福;韦伟;卢振琦;肖根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三星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M21/02 | 分类号: | F02M21/02;F02M21/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季萍 |
| 地址: | 21229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 船舶 lng 供气 系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燃料船舶LNG供气系统装置,属于供气系统领域,包括储气机构,储气机构包括储气罐,出气管道的另一端法兰连通有汽化罐;汽化罐包括内存储罐和设置在内存储罐外表面的外加热罐,外加热罐套在内存储罐的外部,汽化罐的输出端上连接有导气管,导气管上安装有增压泵,汽化罐的一侧设置有乙二醇存储罐,乙二醇存储罐上连接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一个输出口上连接有循环加热管道,第一加热管道段的另一端与外加热罐的底部连通,第二加热管道段的两端分别与外加热罐和乙二醇存储罐的侧面连通,三通管的另一个输出口上连接有管道加热管,本实用新型安全性高,大大提高汽化的效率和效果,便于主机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气系统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燃料船舶LNG供气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全球对船舶有害气体排放的控制日趋严格,国际海事组织(IMO)最新的明确限制措施为:从2020年1月1日起,全球船舶硫排放必须低于0.5%的限值。船舶使用天然气燃料可以满足硫排放和其它排放限值的要求,因此成为一种趋势。但LNG燃料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替代原有的燃料油燃烧模式,因此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主流商用船舶将越来越多的考虑使用双燃料发动机,目前的技术一般只有单一的供气管路,用来实现LNG供气的流程;
公开号为CN110822291A的发明公开一种高可靠性双燃料船舶LNG供气系统,包括:两组独立的第一LNG供气管线和第二LNG供气管线通过管路连通后互为冗余备份;一控制模块,其连接所述第一LNG供气管线和第二LNG供气管线中的各设备及阀门,并采集所述各设备和阀门的工作数据;根据采集的数据判定各所述设备和阀门的工作状态并发出相应控制指令;当其中任一所述LNG供气管线异常时,所述控制模块发送控制指令控制另一LNG供气管线进行供气管线的切换,或当其中任一所述LNG供气管线核心设备异常时,所述控制模块发送控制指令进行核心设备的切换。本发明将大大提高整个LNG供气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但是上述的气化器加热时,效率低下,效果差,另外供气系统没有监测设备,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燃料船舶LNG供气系统装置,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到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燃料船舶LNG供气系统装置,包括储气机构,所述储气机构包括储气罐,所述储气罐的储气罐的上方一侧设置有进气管道,所述储气罐的侧面连通有出气管道,所述出气管道的另一端法兰连通有汽化罐;
所述汽化罐包括内存储罐和设置在所述内存储罐外表面的外加热罐,所述外加热罐的上端为开口状,所述外加热罐套在内存储罐的外部,且外加热罐的上方与内存储罐的外表面之间通过密封焊接,所述汽化罐的输出端上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上安装有增压泵,所述汽化罐的一侧设置有乙二醇存储罐,所述乙二醇存储罐上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一个输出口上连接有循环加热管道,所述循环加热管道包括第一加热管道段和第二加热管道段,所述第一加热管道段的另一端与外加热罐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加热管道段的两端分别与外加热罐和乙二醇存储罐的侧面连通,所述三通管的另一个输出口上连接有管道加热管,设置的管道加热管可以对从汽化罐导出的LNG气体进行进一步加热汽化,提高汽化的效率和效果,便于主机的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管道加热管套在导气管的外侧,所述管道加热管与导气管之间设置有间隙层,所述管道加热管与导气管之间均匀设置有第一加热翅片,所述第一加热翅片与管道加热管和导气管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存储罐和外加热罐之间设置有第二加热翅片,所述第二加热翅片呈环形设置,所述第二加热翅片上均匀开有开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储气罐的上方设置有气罐监测器,所述气罐监测器的一侧设置有通风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三星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江三星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971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多功能环保电动转运车
- 下一篇:自动高温灭菌的细菌接种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