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藕状梯度孔隙结构的多孔钛合金腰椎椎间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88805.9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88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杨强;张存;马信龙;王征;杨磊;梁春永;刘璐;孙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天津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赵岷 |
地址: | 30021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梯度 孔隙 结构 多孔 钛合金 腰椎 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藕状梯度孔隙结构的多孔钛合金腰椎椎间融合器,其包括:融合器本体,其是由若干个阵列式排布的融合器基元重复堆叠而成的结构件,其横断面为梭形,其矢状面的顶、底部分别呈斜面形或凸起的弧面形;融合器孔道,其包括贯通开设于所述融合器基元上的呈藕状仿生多孔结构的圆形通孔、形成于相邻的所述融合器基元之间的圆柱交汇孔;融合器槽口,其数量至少一对,分别开设于融合器本体的一侧。本实用新型可以更好地匹配骨结构,更有利于骨融合,同时防止椎间融合器下沉现象的出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科植入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藕状梯度孔隙结构的多孔钛合金腰椎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脊柱椎间融合术是治疗以颈间、腰腿疼为主要症状的脊柱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椎间融合器的出现使得该手术的成功率大大提升。经典的椎间融合器被设计为中空圆柱状外形:其外壁依靠材料自身强度提供椎间融合所需支撑强度;而其中空的设计允许填充颗粒状自体骨、异体骨颗粒,依靠植入骨的骨诱导性促进融合,早期的自体骨移植因高并发症而逐渐被临床淘汰。目前,椎间融合器几乎取代了自体骨及异体骨而成为临床椎间融合术的首选材料。
椎间融合器要满足力学和生物学的要求,要有一定的支撑结构和适当的弹性模量,能够更好地匹配骨结构以及为细胞黏附提供足够空间,具有良好的骨整合能力,达到骨性结合。目前,以聚醚醚酮(PEEK)材料为主的较低弹性模量的高分子聚合材料和医用级高弹性模量的钛合金为两大主流材料的椎间融合器均发现了较普遍的下沉现象,大大降低了椎间融合器的稳定性,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椎间融合器与椎体接触部位弹性模量不匹配导致融合器的下沉。
2.椎间融合器假体植入物与椎体骨结构不匹配。
3.椎间融合器假体植入物与宿主骨之间无法达到生物形式的结合(骨性融合)。
4.椎间融合器的形状及大小是固定的,与椎间隙不相匹配,更无法满足病人的个性化需求。
因此,基于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现有椎间融合器随访过程中容易发生下沉、不稳定现象的问题的藕状梯度孔隙结构的多孔钛合金腰椎椎间融合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现有椎间融合器随访过程中容易发生下沉、不稳定现象的问题的藕状梯度孔隙结构的多孔钛合金腰椎椎间融合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藕状梯度孔隙结构的多孔钛合金腰椎椎间融合器,其包括:
融合器本体,其是由若干个阵列式排布的融合器基元重复堆叠而成的结构件,其横断面为梭形,其矢状面的顶、底部分别呈斜面形或凸起的弧面形;
融合器孔道,其包括贯通开设于所述融合器基元上的呈藕状仿生多孔结构的圆形通孔、形成于相邻的所述融合器基元之间的圆柱交汇孔;
融合器槽口,其数量至少一对,分别开设于融合器本体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下端还分别设有融合器上齿、融合器下齿,所述融合器上齿、融合器下齿分别沿所述融合器本体上、下端的外侧边缘等间距分布。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融合器上齿分为前后两组,每组所述融合器上齿的数量至少为五个,分别前后对应的均匀分布于融合器本体的上端边缘处,所述融合器下齿分为前后两组,每组所述融合器下齿的数量至少为五个,分别前后对应的均匀分布于融合器本体的下端边缘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融合器本体是通过3D打印的电子束熔融技术将钛合金材料一体打印而成的结构件。
优选的,所述融合器基元呈矩形阵列式排布并重复堆叠构成立方结构的融合器本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天津医院,未经天津市天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888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