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前纵梁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36960.6 | 申请日: | 2020-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231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民;张民;朱帅;蒋兵;王诗虎;李向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9/34 | 分类号: | B60R19/34;B62D21/15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李志起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前纵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前纵梁结构,包括前防撞梁,所述前防撞梁通过吸能盒与前纵梁本体相连接;所述前纵梁本体通过加固机构与吸能盒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前纵梁结构,通过加固机构的设置,车辆横向上弥补了前防撞横梁长度不足的缺陷,在车辆小偏置碰撞过程中加固机构能够有效的与壁障接触,避免了前防撞横梁、前纵梁等主要防撞结构与壁障不能形成有效接触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前纵梁结构。
背景技术
现阶段国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汽车作为一种实用的交通工具,走进千家万户,消费者对汽车的安全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为驾驶场景的不同,会出现一些小偏置碰撞,例如常规测试中的25%小偏置碰撞。
25%小偏置碰撞工况下,前防撞横梁、前纵梁等主要防撞结构与壁障不能形成有效的接触,壁障直接与shotgun总成、轮胎等结构接触。
将导致乘员舱侵入量大、变形严重,乘员生存空间不足,人员伤害增大的现象。
现有的各大汽车制造商通过加长前防撞横梁,优化shotgun结构等手段,使防撞横梁、shotgun等结构与壁障接触,使车身结构件更多的参与到碰撞吸能过程中,乘员舱结构不发生大的变形,从而保证乘员的安全。
但前防撞横梁,shotgun结构的优化,导致开发周期长、模具费用高,单车成本也随之增加,不利于实际生产,所以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新型的汽车结构是现在所需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减少乘员舱在25%小偏置碰撞时变形较小的前纵梁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前纵梁结构,包括前防撞梁,所述前防撞梁通过吸能盒与前纵梁本体相连接;所述前纵梁本体通过加固机构与吸能盒相连接。
所述加固机构包括设置在前纵梁本体端部的翻边部;所述翻边部包括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一端与前纵梁本体端部相连接,另一端横向延伸。
所述翻边部还包括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一端与前纵梁本体端部相连接,另一端纵向延伸。
所述加固机构还包括加固壳体;所述加固壳体包括设置在前纵梁本体上的纵梁加固板,所述纵梁加固板与前纵梁本体相贴合。
所述加固壳体还包括与纵梁加固板相连接的纵向支板。
所述纵向支板与纵梁加固板之间设有加强斜板。
所述加固壳体还包括侧向板;所述侧向板设置在加固壳体侧面;所述侧向板边缘分别与纵梁加固板、纵向支板以及加强斜板相连接。
所述加固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加固壳体侧板的盖板。
所述纵向支板通过限位部与盖板相连接。
所述限位部包括设置在纵向支板上的限位沉槽和设置在盖板的凸起板,所述凸起板与限位沉槽配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前纵梁结构,通过加固机构的设置,车辆横向上弥补了前防撞横梁长度不足的缺陷,在车辆小偏置碰撞过程中加固机构能够有效的与壁障接触,避免了前防撞横梁、前纵梁等主要防撞结构与壁障不能形成有效接触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369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