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器人手术用防压伤穿刺器头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27728.6 | 申请日: | 2020-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65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曾涛;邓欢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34/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陈月婷 |
| 地址: | 33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器人 手术 用防压伤 穿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器人手术用防压伤穿刺器头,包括尾套管,所述尾套管外套设有防压环,所述尾套管的一端连接设置有连接套管,所述尾套管的上下两侧均设有用于连接金属套管的凸起的对接块,所述防压环靠近所述连接套管的一侧设有供穿刺器连接金属套管的对接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对患者无二次创伤,取消进气孔及调节阀门,降低了成本,防压环的设置,大大降低了术中穿刺器压伤患者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机器人手术用防压伤穿刺器头。
背景技术
机器人技术是目前微创外科手术领域的尖端技术之一,与传统腹腔镜相比,加入了机械臂,术者操作的灵活性得到了提升。但机械臂的使用也造成了手部实感反馈的缺乏,这可能会导致术中不必要的损伤。腔内的损伤,术者可以通过熟练的操作来避免,但在术者视线之外,机械臂的穿刺器也可能造成患者压伤,甚至骨折。
机器人手术中的通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的机械臂通道,通常有3-4个,只可与机械臂连接,放置机器人手术器械。另一种是助手的操作通道,用于操作吸引器。机械臂使用的穿刺器与传统腹腔镜穿刺器相比,增加了机械臂的定位柱槽,并将其与金属套管分离,设置为分体式。但在尾部上二者依旧是相似的,同样有用于连接气腹管的进气孔及调节阀门。当进行某些特殊操作时,机械臂与皮肤角度过小,穿刺器表面凸起的进气孔、调节阀门以及连接金属套管的对接块均可能会给患者造成意外的压伤这种意外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机器人手术用防压伤穿刺器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器人手术用防压伤穿刺器头,包括尾套管,所述尾套管外套设有防压环,所述尾套管的一端连接设置有连接套管,所述尾套管的上下两侧均设有用于连接金属套管的凸起的对接块,所述防压环靠近所述连接套管的一侧设有供穿刺器连接金属套管的对接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压环呈环状包裹所述尾套管和对接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套管与所述尾套管接触的位置设置有防止穿刺器与金属套管连接时出现漏气的气密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对接孔用于所述对接块与金属套管的连接块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压环的厚度略大于所述尾套管,表面光滑,质地柔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尾套管中央设有供机械臂进入的贯穿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贯穿孔两侧设有用于对接机械臂的定位柱槽。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对患者无二次创伤,取消进气孔及调节阀门,降低了成本,防压环的设置,大大降低了术中穿刺器压伤患者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1。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
如图所示:1、尾套管,2、防压环,3、连接套管,4、对接块,5、对接孔,6、气密环,7、贯穿孔, 8、定位柱槽。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277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扳葫芦的电动手板装置
- 下一篇:一种保护膜切割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