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排气管弯管焊接夹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27664.X | 申请日: | 2020-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97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沈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事达金仑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B23K101/06 |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谭春艳 |
| 地址: | 40070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排气管 弯管 焊接 夹具 | ||
一种汽车排气管弯管焊接夹具,安装板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端口夹紧装置、支撑固定装置和端口定位装置;端口夹紧装置包括定位支架,定位支架顶端设置有带中心圆孔的连接腔壳,连接腔壳的上方设置有n型支座,夹爪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穿过n型支座的中心孔与夹爪铰接块的上端相连,夹爪铰接块与夹爪的上端相连,夹爪为弯钩形,连接腔壳的中心圆孔中套装有连接柱,连接柱的下端能插入弯管中;端口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块,定位块上侧中心设置有轴线水平延伸的通孔,在该通孔中安装有插入柱导向筒,插入柱导向筒中套装有能插入弯管端部的插入柱。本实用新型使用简单、占用空间小、夹持稳定、能保证焊接质量、降低焊接难度、生产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夹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排气管弯管焊接夹具。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排气管的产量也逐年增大,在生产汽车排气管弯管时,经常需要将两弯管焊接在一起。由于弯管难于固定,因此现有技术中在焊接两弯管时,一种是将两弯管直接置于地面上,然后直接焊接;另外一种是将弯管固定在一平台上,先对其中一面进行焊接,焊接好后将弯管翻转过来,然后固定好进行焊接。前一种方法直接放置在地面上,会使得弯管端口对接不平整,因此焊接效果难于保证;后一种方法虽然提高了焊接效果,但需要在焊接过程对弯管进行翻转,增加焊接时的操作工序,降低了工作效率,且一个焊缝分两次焊接容易出现焊缝处有咬边、焊道不连续、圆弧整圈不平整,不能达到产品精巧、美观、焊缝能承重、焊缝误差小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使用简单、占用空间小、夹持稳定、能保证焊接质量、降低焊接难度、提高生产效率的汽车排气管弯管焊接夹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排气管弯管焊接夹具,包括底板,底板上面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端口夹紧装置、支撑固定装置和端口定位装置。
所述端口夹紧装置包括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的底端与安装板相连,顶端设置有带中心圆孔的连接腔壳,连接腔壳的前侧、左侧、右侧皆设置有U型开口,后侧下方设置有固定爪,所述U型开口的上方设置有n型支座,所述n型支座的顶板中心设置有轴线上下延伸的通孔,n型支座的两支腿的下端与连接腔壳相连,所述 n型支座的上方设置有夹爪驱动气缸,所述夹爪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穿过n型支座的中心孔与夹爪铰接块的上端相连,所述夹爪铰接块与夹爪的上端相连,所述夹爪为弯钩形,所述夹爪的中部通过销轴铰接在U型开口中,夹爪驱动气缸通过驱动该活塞杆上移控制夹爪闭合,驱动该活塞杆下移控制夹爪张开,所述连接腔壳的中心圆孔中套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侧壁中部设置一圈避免从中心圆孔退出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位于连接腔壳下方,位于连接柱上方的直线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的下端与连接柱相连,直线驱动气缸能驱动连接柱在中心圆孔中上下移动,所述连接柱的下端能插入弯管中;
所述端口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下端与底板相连,定位块上侧中心设置有轴线水平延伸的通孔,在该通孔中安装有插入柱导向筒,所述插入柱导向筒中套装有能插入弯管端部的插入柱,所述插入柱与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所述驱动气缸安装在定位块的右侧,所述定位块上端处设置有避免插入柱从插入柱导向筒中退出的限位结构。
通过设置端口夹紧装置和端口定位装置分别对两排气管弯管的非焊接端进行夹持固定,使两弯管的焊接端口平稳对齐并抵紧,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焊接难度和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收益。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固定装置包括支撑块、伸缩气缸、弯钩夹块,所述支撑块用于支撑弯管,所述支撑块的侧面设置有弯钩夹块,所述弯钩夹块包括竖向部分和位于上部的向下弯的弯钩,所述弯管位于支撑块顶面和弯钩夹块的弯钩之间,所述伸缩气缸通过气缸座安装在支撑块旁,伸缩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活塞头,所述活塞头从下侧将弯管抵紧在弯钩夹块的弯钩内。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两个支撑固定装置,有利于更稳定的夹持固定弯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事达金仑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事达金仑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276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高压管道生产用脱模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身份标签的石油钻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