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淬火机械手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405792.4 | 申请日: | 2020-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395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 发明(设计)人: | 冯中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傲典工业炉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1/62 | 分类号: | C21D1/6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 | 
| 地址: | 40132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淬火 机械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自动淬火机械手,包括淬火架体,所述淬火架体上设置有竖向支架,竖向支架上设有沿所述竖向支架高度方向上下移动的轨道置放杆,竖向支架上设有驱动轨道置放杆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轨道置放杆位于淬火池的上方,轨道置放杆上设有沿轨道置放杆长度方向左右移动的工件支撑架,轨道置放杆上设有驱动工件支撑架左右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工件支撑架上设有可放置多个工件的工件托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淬火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自动淬火机械手。
背景技术
目前,轴杆类工件的淬火热处理主要是以下几个步骤完成:首先,将工件连同料架一起进入淬火介质内进行淬火处理,然后,将淬火后的工件同料架一起平移到淬火槽内冷却,在冷却完成后,再将料架和冷却后的工件从淬火槽内捞出沥水。但上述过程需将料架连通工件一起进行淬火以及冷却的工序,由于料架需反复使用,在经过多次淬火和冷却后,将造成料架损坏,进而降低了料架的使用寿命,增加了淬火的成本,同时,由于轴杆类工件比较长,在取料、淬火、冷却以及沥水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人力和其他机械设备来搬运工件和料架,费事费力,且淬火成本高,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发明人研究了一种自动淬火机械手,并申请了相关的专利(公开号为CN 202968631 U),其中,通过设置的水平移动的平移小车和垂直方向移动的工件升降机构,实现工件完成取料、淬火、冷却以及沥水等工序,但是,由于垂直方向移动的工件升降机构是跟随平移小车一起运动,因此,在平移小车沿轨道滑动至淬火池时,其升降机构与平移小车位于淬火池的上方,由于淬火池的温度过高,其自身产生的大量热气会集中在淬火池的上方,因此,升降机构与平移小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升降机构与平移小车上的零部件容易受高温影响而受损,增加了维修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行方便、快捷且不会损伤升降机构与平移小车上的零部件的自动淬火机械手。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自动淬火机械手,包括淬火架体,所述淬火架体上设置有竖向支架,竖向支架上设有沿所述竖向支架高度方向上下移动的轨道置放杆,竖向支架上设有驱动轨道置放杆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轨道置放杆位于淬火池的上方,轨道置放杆上设有沿轨道置放杆长度方向左右移动的工件支撑架,轨道置放杆上设有驱动工件支撑架左右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工件支撑架上设有可放置多个工件的工件托盘。
本方案在使用前,将淬火架体固定在淬火池一侧,然后,在启动第一驱动机构,让工件托盘位于合适的位置,方便工作人员在工件托盘内放置多个工件,在使用时,先启动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带动与工件托盘相配合的工件支撑架沿轨道置放杆的长度方向左右移动,让工件托盘位于淬火池上方,再启动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轨道置放架沿高度方向上下移动,让工件托盘位于淬火池内进行淬火,这样设计,通过轨道置放杆实现对工件托盘的支撑,同时也能够带动工件托盘上下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适当的远离淬火池,进而避免轨道置放架长时间被淬火池的高温烘烤,保证轨道置放架能够长时间的使用。
进一步,所述工件托盘的上端面上具有若干个工件置放槽。这样设计,可以将多个工件分开放置,使得多个工件能够完全进行淬火。
进一步,所述工件支撑架包括套设在轨道置放架上的移动架,所述移动架沿轨道置放架长度方向左右移动,所述移动架底部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工件托盘可拆卸连接。这样设计,通过套设在轨道置放架上的移动架,带动工作托盘移动,同时,支撑杆与工作托盘可拆卸连接,可方便更换工作托盘。
进一步,所述支撑杆上设有一支耳,所述支耳与所述工件托盘端部通过螺栓相连。这样设计,通过支撑杆的支耳与工件托盘的螺栓连接,实现方便拆卸工作托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傲典工业炉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傲典工业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057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