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凸台自动调节式行星齿轮回转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04004.2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32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孙孔旭;黄延明;柳忠军;栗颖;李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力达齿轮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1/32 | 分类号: | F16H1/32;F16H57/08;F16H37/12;F16H57/035;H02K7/06;H02K7/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自动 调节 行星 齿轮 回转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新型凸台自动调节式行星齿轮回转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方均匀设置有第三支撑杆且第三支撑杆上转动连接有行星轮,所述行星轮上方固定连接第一凸台,所述行星轮外侧均啮合连接有外齿轮且外齿轮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均通过第二螺栓螺纹连接在外齿轮两侧,所述行星轮内侧啮合连接有轴齿轮,所述轴齿轮上方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轴齿轮下方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转轴下方的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转动齿轮。本实用新型中,实现了防止行星齿轮在使用过程中因零件脱离或者移位导致的设备损坏,其次实现不同的转速的控制,从而面对不同的情况,十分好用,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转机构领域,尤其涉及新型凸台自动调节式行星齿轮回转机构。
背景技术
行星齿轮是指除了能像定轴齿轮那样围绕着自己的转动轴转动之外,它们的转动轴还随着行星架绕其它齿轮的轴线转动的齿轮系统,绕自己轴线的转动称为“自转”,绕其它齿轮轴线的转动称为“公转”,就象太阳系中的行星那样,因此得名。
目前的行星齿轮回转机构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零件脱离或者移位的情况,容易使得设备损坏,其次一般的行星齿轮只有一个电机驱动。从而很难实现不同速度的转动的调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新型凸台自动调节式行星齿轮回转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新型凸台自动调节式行星齿轮回转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方均匀设置有第三支撑杆且第三支撑杆上转动连接有行星轮,所述行星轮上方固定连接第一凸台,所述行星轮外侧均啮合连接有外齿轮且外齿轮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均通过第二螺栓螺纹连接在外齿轮两侧,所述行星轮内侧啮合连接有轴齿轮,所述轴齿轮上方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轴齿轮下方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转轴下方的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转动齿轮且第一支撑杆向下延伸贯穿底板固定连接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所述转动齿轮啮合连接有行星轮,所述第二电机上设置有第二转轮,所述轴齿轮下方中间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向下延伸贯穿底板固定连接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机上设置有第一转轮,所述第二凸台上均匀设置有铁片且铁片的另一端均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在第一凸台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转轮与第二转轮间通过传动带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板为圆形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电机固定架固定连接在底板下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环形孔且环形孔内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围绕第二支撑杆在环形孔上转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滑槽且滑槽内设置有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围绕第二支撑杆在滑槽上转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轴齿轮上的齿轮数是行星轮上齿轮数的两倍。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在外齿轮上下两端设置有限位板,并使用第二螺栓将限位板和外齿轮上下侧固定在一起,在使用时不会令外齿轮轻易脱落,在需要更换零件时也只需将螺栓取下即可,其次通过铁片将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连接起来,实现在使用的过程中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位置的相对稳定,从而防止了行星齿轮在使用过程中因零件脱离或者移位导致的设备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力达齿轮箱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力达齿轮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040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工具小刀
- 下一篇:常开式空钩快放卷扬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