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侧门C柱内板拉延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303504.4 | 申请日: | 2020-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59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蒋玉秀;彭迪;李雪娇;邓德鹏;赵超;梁丽云;赵平;黄冬菊;欧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柳州京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22/22;B21D53/88 |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周晟 |
| 地址: | 530001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侧门 柱内板 拉延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车辆侧门C柱内板拉延模具,包括下模和上模;下模包括下模座、拉延凸模、破口槽、限位块、定位柱;拉延凸模设于下模座的中部;破口槽呈条状,延左右方向设于拉延凸模中部,限位块设有多块,间隔设于下模座上,位于拉延凸模外围的矩形边界上,定位柱设有三个,延前后方向排布于下模座左侧;上模包括上模座、拉延凹模、破口刀、限位槽、定位孔;拉延凹模设于上模座中部,其位置及形状与拉延凸模相对应;破口刀呈条状,位置与破口槽相对应,限位槽设有多个,间隔设于上模座上,位置分别与限位块相对应;定位孔设有三个,位置分别与定位孔相对应。该模具克服现有技术缺陷,具有结构合理、加工精度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侧门C柱内板拉延模具。
背景技术
车辆侧门C柱位于车辆侧后方,对于车辆后侧面的防碰撞性能具有重要作用,C柱内板作为C柱分总成的重要部分,其加工质量及精度也同样的重要,C柱内板包括拉延成型的工序,现有的C柱内板拉延模具在拉延过程中通常出现零件开裂或零件的移位的情况,提高了次品率,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车辆侧门C柱内板拉延模具,该模具克服现有技术缺陷,具有结构合理、加工精度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辆侧门C柱内板拉延模具,包括下模和上模;
所述的下模包括下模座、拉延凸模、破口槽、限位块、定位柱;所述的拉延凸模设于下模座的中部,所述的拉延凸模呈梯形设置;所述的破口槽呈条状,延左右方向设于拉延凸模中部,所述的限位块设有多块,间隔设于下模座上,位于拉延凸模外围的矩形边界上,所述的定位柱设有三个,延前后方向排布于下模座左侧,关于破口槽的中心线对称;
所述的上模包括上模座、拉延凹模、破口刀、限位槽、定位孔;所述的拉延凹模设于上模座中部,其位置及形状与拉延凸模相对应;所述的破口刀呈条状,延左右方向设于拉延凹模中部,位置与破口槽相对应,所述的限位槽设有多个,间隔设于上模座上,位于拉延凹模外围的矩形边界上,位置分别与限位块相对应;所述的定位孔设有三个,延前后方向排布于上模座左侧,位置分别与定位孔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的限位块靠近的拉延凸模的一侧上部设有弧边。
优选地,还包括弹性柱,所述的弹性柱设有多个,分布于拉延凹模内,延竖直方向设置;当上模下压时,弹性柱挤压零件回缩,当上模向上复位时,弹性柱复位伸出。
优选地,还包括限位柱Ⅰ、限位柱Ⅱ,所述的限位柱Ⅰ设有多个,分别设于下模座上,位于拉延凸模外侧的四周,其中拉延凸模的左侧、右侧、前侧、后侧分别设有两个限位柱Ⅰ;
所述的限位柱Ⅱ设有多个,分别设于上模座上,分别与各限位柱Ⅰ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地,还包括导槽、导块,所述的导槽设有两个,分别设于下模座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导块设有两个,分别设于上模座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导槽相对应;当上模下压时,导块嵌入对应的导槽内滑动。
本实用新型方案采用限位块的结构,对零件边缘进行限位,避免出现拉延成型过程中出现零件移位的情况,同时结合破口刀对零件进行破口,避免出现零件撕裂的情况;限位块的弧边结构使得放置零件时更为顺畅,提高工作效率;
拉延凸模的梯形结构设计,使得模具的内板刚度更高,更节省材料,同时提高模具成型的质量;
定位柱结构通过对零件的安装孔进行定位,提高拉延成型过程的稳定性及成型精度;
弹性柱结构在拉延成型时对零件进行压紧,进一步提高零件的稳定性,保证拉延成型的质量;
限位柱结构对上模下压的行程进行限制,提高工作效率;导块和导槽结构提供上模运行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柳州京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柳州京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035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