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提高震损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加固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35334.0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09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宏;王旭;洪秋榕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陆帅;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rc 框架结构 抗震 性能 加固 构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震损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加固构造,包括框架柱、框架梁,相邻的框架柱经框架梁相连接,相邻的框架柱之间由上至下间隔设置若干层框架梁,相邻的框架梁之间经屈曲约束支撑杆相连接,梁柱节点、框架柱与框架梁上塑性铰区的破损处破损严重处剔除混凝土后形成修补区,修补区内浇筑无粗骨料的水泥基复合材料进行修补,本加固构造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施工,采用无粗骨料的水泥基复合材料与BRB进行复合加固,加固后RC框架结构能大幅度增强承载力与抗侧刚度,改善震损结构的抗震性能,能显著达到震损RC框架结构的加固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震损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加固构造。
背景技术
地震能引起建筑物的破坏,严重影响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RC框架结构具有结构空间布置灵活,施工周期短、施工技术成熟等优势,是最为常见的结构体系之一。历次地震灾害结果表明:在地震灾区,RC框架结构存在抗侧刚度小、水平抗力低等缺陷。除少数严重破坏的结构需推倒重建外,轻微或中度破坏的结构仍处于可修的阶段,仍能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因此,针对震损RC框架结构进行重新加固修补,使其满足现行规范下的承载力与抗震性能要求,将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提高震损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加固构造。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提高震损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加固构造,包括框架柱、框架梁,相邻的框架柱经框架梁相连接,相邻的框架柱之间由上至下间隔设置若干层框架梁,相邻的框架梁之间经屈曲约束支撑杆相连接,梁柱节点、框架柱与框架梁上塑性铰区的破损处破损严重处剔除混凝土后形成修补区,修补区内浇筑填充无粗骨料的水泥基复合材料。
进一步的,相邻框架梁之间设置单根斜屈曲约束支撑杆,斜屈曲约束支撑杆两端封闭与呈对角设置的两个梁柱节点相连接。
进一步的,相邻框架梁之间设置左右对称设置的两根屈曲约束支撑杆,两个屈曲约束支撑杆一端均与一框架梁中部相连接,两个屈曲约束支撑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另一框架梁与框架柱与其同侧的梁柱节点相连接形成V字形或倒V字形支撑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斜屈曲约束支撑杆倾斜角度为35°-55°。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梁上或梁柱节点与屈曲约束支撑杆连接部位设置有连接板。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与框架梁之间、连接板与梁柱节点之间通过膨胀型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与屈曲约束支撑杆之间设置拼接板,拼接板的一端与屈曲约束支撑杆之间通过高强螺栓固定连接,拼另一端与连接板之间通过高强螺栓连接、焊接或铰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施工,采用无粗骨料的水泥基复合材料与BRB进行复合加固,加固后RC框架结构能大幅度增强承载力与抗侧刚度,改善震损结构的抗震性能,能显著达到震损RC框架结构的加固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说明。
图1为加固构造的结构图;
图2为屈曲约束支撑的第一种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屈曲约束支撑的第二种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屈曲约束支撑的第三种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连接板固定在梁柱节点处的构造示意图;
图6为连接板固定在跨中梁处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1-框架梁;2-修补区;3-框架柱;4-屈曲约束支撑杆;5-膨胀型螺栓;6-连接板;7-高强螺栓;8-拼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353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