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方向盘减震单元及汽车方向盘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21188.6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68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周大永;邱风;王鹏翔;汪长军;聂耸;王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04 | 分类号: | B62D1/04;B62D1/11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方向盘 减震 单元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方向盘减震单元及汽车方向盘,其中,汽车方向盘减震单元包括配重组件、减震连接件、复位弹簧、弹簧底座、软质弹性套、下衬套和平底盖;配重组件包括驾驶员气囊和用于容纳驾驶员气囊的气囊连接部;弹簧底座、软质弹性套和下衬套均具有中孔,复位弹簧、弹簧底座和软质弹性套均通过中孔套装在减震连接件上;气囊连接部与减震连接件的上部限位连接,气囊连接部与复位弹簧的顶部连接,复位弹簧的底部与弹簧底座连接,弹簧底座与软质弹性套连接,下衬套套装在软质弹性套上,平底盖与减震连接件的底端连接。本实用新型在气囊展开时具有更优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方向盘减震单元及汽车方向盘。
背景技术
汽车方向盘是控制车辆行驶方向的重要部件,它是通过一系列的转向装置,把驾驶员的意愿精准地转导到轮胎上,从而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但与此同时来自车辆底盘以及发动机的震动也会通过转向机构传递到方向盘,引起方向盘的抖动,进而影响驾驶员的驾驶舒适度并增加驾驶疲劳。
现有方向盘与驾驶员安全气囊的连接为刚性链接,其缺点是当方向盘抖动时,没有减震功能而且在颠簸路面时容易产生异响。因此方向盘如果具有减震功能,就可以显著降低或者消除方向盘抖动现象,提升驾驶舒适感减少驾驶疲劳。
目前市场上提供的技术方案有以下几种:一种是气体发生器减震方案。图1是现有技术中采用气体发生器的汽车方向盘减震单元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该方案通过在驾驶员气囊气体发生器1和气囊壳体2之间增加橡胶弹性单元,构成减震单元,这种方案的缺点是由于发生器充当的作用是配重块,但发生器以及其周边附加的配重结构的总重一般不超过400克,配重较轻,减震的效果有限。
另一种是方向盘减震块方案,即在方向盘上增加铸铁配重块和橡胶弹性单元。这种方案的缺点是占用空间大,导致方向盘整体重量增加,压缩其他零件的布置空间,在功能集成较多的方向盘上,这种缺点尤为突出。这种方案在市场上已逐步淘汰。
还有一种是以驾驶员气囊总成为配重块的减震方案。图2是现有技术中以驾驶员气囊总成为配重块的汽车方向盘减震单元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2,这种方案中驾驶员气囊总成作为一个整体成为减震单元中的配重块,软质减震套3相当于减震单元中的弹簧和阻尼,其作用是吸收和耗散震动能量,达到方向盘消震目的。在此方案中减震钉4通过其他零件固定在方向盘侧,并可沿着中空的软质减震套3,连接圈5和6以及连接主体7上下滑动。减震钉4顶端通过卡钩与驾驶员气囊上的卡簧8连接,装配后与驾驶员气囊成为一体,保持相对静止,当气囊向下按动时,减震钉4与气囊同步向下滑动。这种结构的缺点是卡簧8作为气囊点爆展开时的最关键的承载零件,在方向盘喇叭频繁的操作中要承受循环性疲劳载荷和电腐蚀载荷,长期使用可能存在不确定的安全风险,比如气囊展开时卡簧断裂,进而导致气囊从方向盘上分离,对驾驶员造成伤害。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提供的具有减震功能的方向盘加以改进,以使其的减震效果更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汽车方向盘减震单元,包括配重组件、减震连接件、复位弹簧、弹簧底座、软质弹性套、下衬套和平底盖;所述配重组件包括驾驶员气囊和用于容纳所述驾驶员气囊的气囊连接部;
所述弹簧底座、所述软质弹性套和所述下衬套均具有中孔,所述复位弹簧、所述弹簧底座和所述软质弹性套均通过所述中孔套装在所述减震连接件上;
所述气囊连接部与所述减震连接件的上部限位连接,所述气囊连接部与所述复位弹簧的顶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底部与所述弹簧底座连接,所述弹簧底座与所述软质弹性套连接,所述下衬套套装在所述软质弹性套上,所述平底盖与所述减震连接件的底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软质弹性套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弹簧底座上设有第一卡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211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送料机构的折弯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密封加热容器的瓶盖及其加热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