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内壁触摸式探伤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204805.1 | 申请日: | 2020-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08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 发明(设计)人: | 郑平;齐小峰;弓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联合应用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F16L55/32 | 分类号: | F16L55/32;F16L55/40;G01N33/00;F16L101/30 |
| 代理公司: | 合肥汇融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41 | 代理人: | 张雁 |
| 地址: | 245000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内壁 触摸式 探伤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管道探伤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管道内壁触摸式探伤设备,包括第一基体,第一基体的外侧活动连接在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第二连杆的一端,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支撑架的中部,支撑架的外端设置有滚轮。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靠近弯道外侧的滚轮受到管壁的压力增大,向弯道内侧通过支撑架和活动杆推动第一基体,使得第一基体通过球形万向节向弯道处转向,再通过支撑杆和球套以及支撑杆和回位弹簧的配合作用,提高了设备的结构强度,活动杆上的缓冲弹簧减小管壁带来的冲击力作用,使得设备平稳转弯通过弯道,使得探伤设备与带有弯道的管道完全贴合,保证了探伤结果的完整性和精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探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管道内壁触摸式探伤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生产或者长期使用管道时,管道内部会出现裂缝、折叠、分层、破损等情况,在使用中就会破裂而引起安全隐患,导致事故的发生,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需要在管道生产和检修管道时,对管道进行探伤,以保证管道的质量。
目前的探伤设备要达到最好的探伤效果需保证探伤设备与管道平行,现有的接触式探伤设备因结构问题,在通过弯道时难以保持平稳,从而难以与带有弯头的长管道完全贴合,从而难以保证探伤设备与管道平行,这就容易造成裂缝误判、漏判的情况发生。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管道内壁触摸式探伤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内壁触摸式探伤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道内壁触摸式探伤设备,包括第一基体,所述第一基体的外侧活动连接在第一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第二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支撑架的中部,所述支撑架的外端设置有滚轮,所述支撑架内端的右侧设置有前端传感器,所述支撑架的内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第一基体左侧的内壁活动连接在转动轴的外侧,所述第一基体左侧的外壁设置有皮碗扣,所述皮碗扣的外侧设置有双层皮碗,所述第一基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球形万向节,所述球形万向节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基体,所述第一基体右侧的外端设置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的侧面通过孔与球套的外侧活动连接,所述球套的内侧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右端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所述支撑杆的外侧设置有回位弹簧,所述第二基体中部的外侧设置有传感器模块,所述第二基体右侧以及左侧的外端均设置有皮碗座,所述皮碗座的外侧活动均连接有平衡皮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通过球形万向节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基体左侧的外端设置有和第一基体右侧相同的固定圈,所述两个相同的固定圈的外侧通过安装孔与球套的外侧活动连接,所述球套的形状为球体,且球套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球套的数量为十六个且均分为左、右两组,左侧一组的球套的内侧与支撑杆左端的外侧固定连接,右侧一组的球套通过通孔内壁与支撑杆右侧的外端活动连接。这样在弯道时第一基体就能够相对于第二基体进行转向,并且在直通道时受回位弹簧的作用力而保持与第二基体在同一直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杆由凸台、上连杆、下连杆以及缓冲弹簧构成,所述凸台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上连杆的顶部,所述上连杆底部的内侧套接在下连杆顶部的外侧,且下连杆的外侧与上连杆的中间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下连杆的下端通过开设的螺纹从第一基体的外侧延伸至第一基体的内部。这样通过转动活动杆的底部就能够调节滚轮的高度,并且缓冲弹簧能够起到一定的抗振作用,保证设备运行时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轴左侧开设有内六角凹槽,且转动轴的右侧设置有大锥齿轮,所述活动杆的内端设置有和转动轴上大锥齿轮相配合的小锥齿轮。这样通过旋转转动轴就能同时带动活动杆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联合应用技术研究院,未经黄山联合应用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048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滤瓶结构及应用其的净水机
- 下一篇:一种法医现场勘查用隔离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