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控制信号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91539.3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17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富明;陈开富;吴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讯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08 | 分类号: | H03K17/08;H03K17/04;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厦门律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5 | 代理人: | 张辉;温洁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信号 电路 | ||
1.一种控制信号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方波信号发生模块、信号转换模块、开关控制模块、防反灌模块、直流电源输出端和设备输入端;
所述信号转换模块与方波信号发生模块连接,用于将产生的方波信号滤波成稳定高电平;
所述信号转换模块分别与开关控制模块和防反灌模块连接;
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端与设备输入端连接,开关控制模块和防反灌模块串联于直流电源输出端与设备输入端之间,用于控制电源与设备之间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信号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包括电容C10、电阻R35、二极管D11、电阻R34、三极管Q5、二极管C11、电阻R34A和电阻R34B;所述控制信号发生模块发出端与电容C10一端连接,电容C10的另一端与电阻R35的一端、二极管负极、电阻R34的一端连接;电阻R35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1的正极、GND连接;电阻R3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接有5V直流电压;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电阻R34A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与GND连接,电阻R34A的另一端与电阻R34B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34B的第二端与GND连接;所述三极管Q5为NPN型三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信号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三极管Q7、下拉电阻R34C、上拉电阻R38和MOS管Q11;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34B的第一端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电阻R34B的第二端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下拉电阻R34C的一端连接,下拉电阻R34C的另一端与MOS管的栅极、上拉电阻R38的一端连接;所述上拉电阻R38的另一端与设备输入端的正极连接;所述MOS管Q11的源极与电源输入端的正极连接,MOS管Q11的漏极与防反灌模块连接;所述三极管Q7为NPN型三极管,所述MOS管Q11为P沟道增强型场效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信号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灌模块包括三极管Q8、电阻R62和MOS管Q12;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与R34B的第一端连接,发射极与GND连接,集电极与电阻R62、MOS管Q12的栅极连接;所述MOS管Q12的漏极与MOS管Q11的漏极连接,MOS管Q12的源极与设备输入端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为NPN型三极管,所述MOS管Q12为P沟道增强型场效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信号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波信号发生模块采用型号为HT63F的单片机芯片;所述单片机芯片中用于输出方波的PB5端口与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讯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讯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9153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循环除碳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磁炮弹钻孔的钢管混凝土深海超长复合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