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的极耳自动检测有无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46355.5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75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比沃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8/10 | 分类号: | G01V8/1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 代理人: | 张作林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自动检测 有无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的极耳自动检测有无机构,涉及锂电池制造技术领域,该方案包括筒状的载具、驱动机构、旋转机构和检测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旋转气缸和旋转轮,所述旋转气缸驱动旋转轮转动;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气缸、推送架和四组辅助轮,四组辅助轮呈矩形整列枢接在推送架上,所述第一气缸驱动推送架朝向旋转轮往返运动,进而通过辅助轮和旋转轮夹持或松开载具;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第二气缸和光纤反射器,所述光纤反射器位于辅助轮和旋转轮之间的上方,所述第二气缸驱动光纤反射器垂直往返移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自动对软包锂电池极耳的有无进行检测,代替人工,提高工作效率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的极耳自动检测有无机构。
背景技术
部分软包锂电池整体呈圆柱体型,其上端引出有极耳,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对其该电池极耳的有无进行检测,以便于下一焊接极耳工序的进行,由于软包锂电池难以自行站立,输送时普遍装在载具中进行输送,故其极耳的伸出位置不固定,部分中小企业采用人工对极耳进行检测,由于人工作业具有易疲劳、易出错等因数影响,工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实现自动对软包锂电池极耳的有无进行检测,代替人工,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锂电池的极耳自动检测有无机构,包括筒状的载具、驱动机构、旋转机构和检测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旋转气缸和旋转轮,所述旋转气缸驱动旋转轮转动;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气缸、推送架和四组辅助轮,四组辅助轮呈矩形整列枢接在推送架上,所述第一气缸驱动推送架朝向旋转轮往返运动,进而通过辅助轮和旋转轮夹持或松开载具;
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第二气缸和光纤反射器,所述光纤反射器位于辅助轮和旋转轮之间的上方,所述第二气缸驱动光纤反射器垂直往返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联轴器,所述联轴器设置在旋转气缸和旋转轮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轨沿朝向旋转轮的方向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滑板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上,所述推送架固定设置在第一滑板靠近旋转轮的一侧,所述第一气缸驱动第一滑板在第一滑轨上往返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第二滑轨和支撑架,所述第二滑轨沿垂直方向设置,所述支撑架滑设在第二滑轨上,所述光纤反射器固定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气缸驱动支撑架在第二滑轨上往返滑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底座,所述旋转机构和检测机构均设置在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承载着软包锂电池的载具被输送到旋转机构与检测机构之间时,第一气缸驱动推送架推出,使载具夹在四组辅助轮与旋转轮之间,然后第二气缸驱动光纤反射器下移,使光纤反射器移动至电池极耳的侧边,旋转气缸驱动旋转轮转动,带动载具在辅助轮和旋转轮之间转动,使软包锂电池也跟着转动,电池的极耳在转动时,经过光纤反射器的感应范围,从而快速检测出极耳是否脱落,实现自动对软包锂电池极耳的有无进行检测,与传统技术中依赖人工检测相比,避免了人工作业具有易疲劳、易出错等因数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载具1,底座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比沃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比沃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463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