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晶闸管自冷功率模块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135961.7 | 申请日: | 2020-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02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昶;马晓宇;崔世民;黄林波;干永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P1/26 | 分类号: | H02P1/26;H01L23/36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杨柳岸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晶闸管 功率 模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晶闸管自冷功率模块,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该模块包括反并联晶闸管组件1、吸收电阻2、触发板安装板3、触发板4、间隔绝缘板5、间隔绝缘板支架6、均压电阻安装件7、均压电阻8、反并联导流排9、底部安装板10、连接排11、电容安装板12、吸收电容13、阻容连接排14。其优点为:模块结构紧凑、布局合理、美观,便于模块化生产,提高散热效率,延长元器件使用寿命,降低装置成本节约了原材料、提高了整体性、便于装配及维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晶闸管自冷功率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高压软起装置,电路拓扑结构主要采用调整输入电压大小来控制电机软启停的方式,即在电源与被控电机之间串联加入三相反并联晶闸管功率模块,通过控制晶闸管的导通角实现对交流三相电源斩波,控制输出电压的幅值,在电机起动过程中,高压软起装置按照设定的起动曲线增加电机的端电压使电机平滑加速。而在反并联晶闸管功率模块的结构设计方面,市场上大多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一种为:自冷式散热器和晶闸管垂直叠加排布的方式。这样的结构布局,阻容吸收和均压电阻等安放困难,整体结构复杂散热器散热过程中,热量自下而上逐渐累积,造成上部散热器温度升高,散热不畅。另一种为:依次将热管散热器同晶闸管串联压接起来,其上下使用耐高压的环氧绝缘板固定,通过端头铝合金金属块、顶压螺杆和叠簧将晶闸管阀串压接。这种结构,虽然解决了高压晶闸管同热管散热器紧密串联压接时的高电压分布及绝缘问题,但由于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使易发热的电子电力元件、铜排的温度很难快速降温对于散热性能等有很大的影响不利于重复使用。综上两种结构布局,均会因为不合理的结构设计,影响装置的电气性能,降低散热效率和装配效率的同时造成原材料浪费、加工维护不便,也会影响整体的简洁、美观程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晶闸管自冷功率模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晶闸管自冷功率模块,包括反并联晶闸管组件、吸收电阻、触发板安装板、触发板、间隔绝缘板、间隔绝缘板支架、均压电阻安装件、均压电阻、反并联导流排、底部安装板、连接排、电容安装板、吸收电容和阻容连接排;
反并联晶闸管组件通过反并联导流排组成主回路并固定在底部安装板上构成初步框架;
均压电阻通过均压电阻安装件固定在反并联晶闸管组件后面,吸收电容通过电容安装板固定在反并联晶闸管组件前面,从而充分自冷散热;
吸收电阻直接固定在阻容连接排上,触发板固定在触发板安装板上并利用触发板安装板的绝缘性整体通过连接排与阻容连接排固定;
底部安装板后面设计有定位装置,右导轨、左导轨两侧设计有折边,用于底部安装板前后进行滑动,起到定位效果,同时右导轨、左导轨尾部设计有与底部安装板向配合的工艺孔进行限位,用于功率模块定位及尾部固定;
功率模块的级联孔和固定孔均位于底部前侧。
可选的,所述反并联晶闸管组件通过反并联导流排组成主回路并通过固在两个底部安装板上构成初步框架,便于维护和装配。
可选的,所述均压电阻通过均压电阻安装件固定在反并联晶闸管组件后面,吸收电容通过电容安装板固定在反并联晶闸管组件前面并绝缘,充分自冷散热。
可选的,所述间隔绝缘板通过间隔绝缘板支架及底部安装板固定,即起到隔绝反并联晶闸管组件螺丝的作用。
可选的,所述功率模块的级联孔、固定孔均位于底部前侧,利用反并联导流排,实现功率模块级联母排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满足电气性能的前提下,提高散热效率,便于装配制作,节约原材料,降低装置成本,提高加工维护效率,增强装置的整体美观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359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