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磁汽车减震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135437.X | 申请日: | 2020-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32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杨社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社喜 | 
| 主分类号: | F16F9/18 | 分类号: | F16F9/18;F16F9/53 |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硕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7 | 代理人: | 王卫宪 | 
| 地址: | 453400 河南省新***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磁 汽车 减震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电磁汽车减震器,包括缸体,所述缸体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的一端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为中空管体;所述活塞组件的具有空腔结构的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居中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上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通过活塞杆向外延伸,所述外壳的顶部及底部均环绕所述电磁铁开设有活塞孔;所述活塞组件将缸体的内部分隔出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的内部填充有液压油,所述液压油的内部悬浮有铁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用于调节所述电磁铁的电流大小;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控制电路对电磁铁的输入电流进行调节即可实现对其软硬程度的调节,结构新颖,方便操作调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震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磁汽车减震器。
背景技术
为了使车架与车身的振动迅速衰减,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汽车悬架系统上一般都装有减震器,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双向作用筒式减震器。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520416186.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减震器,包括壳体、活塞杆、工作活塞和吊环,壳体包括密闭气室和工作缸,工作活塞设在工作缸内,工作活塞与工作缸滑动连接,活塞杆设在工作活塞上,工作活塞表面设置有压缩阀,压缩阀与活塞杆固定连接,工作活塞内设置有伸张阀,活塞杆与工作活塞固定连接,吊环设在壳体底部,吊环与壳体固定连接,密闭气室上设置有浮动活塞,浮动活塞与密闭气室滑动连接,浮动活塞内设置有O形密封圈。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虽然通过充气阀可对密闭气室内部的气压进行调节,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对二次减震进行调节,但是其无法调整工作活塞在液压油内移动时的阻力,软硬程度的调节能力较差。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结构新颖,方便操作的新型电磁汽车减震器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新颖,方便操作的新型电磁汽车减震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新型电磁汽车减震器,包括缸体,所述缸体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的一端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为中空管体;所述活塞组件的具有空腔结构的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居中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上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通过活塞杆向外延伸,所述外壳的顶部及底部均环绕所述电磁铁开设有活塞孔;所述活塞组件将缸体的内部分隔出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的内部填充有液压油,所述液压油的内部悬浮有铁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用于调节所述电磁铁的电流大小。
所述外壳具有壳体及盖板,所述壳体与盖板构成圆柱体空腔结构,所述壳体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杆连通,所述壳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盖板密封。
所述壳体的内顶部及所述盖板的内侧均居中设置有与所述电磁铁相匹配的定位凸条,所述电磁铁装配在所述定位凸条内部。
所述活塞孔是开设在所述壳体的顶部及所述盖板上的圆弧形孔道。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有按键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有显示单元及功率转换电路,所述功率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滤波电路,所述功率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电磁铁连接。
所述功率转换电路具有电流模式控制器,所述电流模式控制器连接有MOS管驱动电路,所述MOS管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MOS管,所述MOS管及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电感线圈的输入端,所述电感线圈的输出端与电磁铁连接。
所述MOS管的栅极与所述MOS管驱动电路连接,所述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电感线圈连接,所述MOS管的栅极与源极之间并联有电阻R1,所述MOS管的栅极与所述驱动电路之间串联有电阻R2,所述MOS管驱动电路与电流模式控制器之间串联有电阻R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社喜,未经杨社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354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