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分类转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109756.3 | 申请日: | 2020-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742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 发明(设计)人: | 罗智垚;王义卓;付扬清;陆嘉炜;章汉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飞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F1/00 | 分类号: | B65F1/00;B65F1/14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唐琴 |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分类 转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分类转动装置,其包括托架,托架内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一侧设置有旋转轴,旋转轴内开设有容置槽,旋转轴顶端部卡持设置有导电滑环,导电滑环卡持在容置槽内,托架上设置有上盖,上盖中部开设有轴承座,上盖于轴承座底端部设置有穿孔,旋转轴穿过穿孔设置;轴承座内固定设置有轴承,旋转轴外侧中部向外凸伸设有轴肩,轴肩设置在轴承上端面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托架内设置驱动机构来带动旋转轴进行转动,利用在旋转轴上端部设置导电滑环,使得旋转轴在带动外部执行机构转动的同时,旋转轴内的定子端处于非转动状态且时刻保持与转子端的电性连接,从而使得线缆不会发生缠绕,有效保证了装置内部线路的简洁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垃圾分类转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多地强制垃圾分类政策的实行,使用人工智能实现自动垃圾分类成为了一个新兴的技术难点,如今市面上虽然已有多种可以实现自动垃圾分类的垃圾桶,垃圾分类装置包括旋转机构及执行机构,其中,传统的旋转机构与执行机构内均设有电源机构来提供动力,线路繁琐还不利于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路简单,安全便捷的垃圾分类转动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垃圾分类转动装置,其包括托架,所述托架内设置有容腔,所述容腔内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一侧设置有旋转轴,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旋转轴进行转动;所述旋转轴内开设有容置槽,所述旋转轴顶端部卡持设置有导电滑环,所述导电滑环卡持在容置槽内,所述托架上设置有上盖,所述上盖中部开设有轴承座,所述上盖于轴承座底端部设置有穿孔,所述旋转轴穿过穿孔设置并凸伸出上盖上端面;所述轴承座内固定设置有轴承,所述旋转轴贯穿轴承中部设置,所述旋转轴外侧中部向外凸伸设有轴肩,所述轴肩设置在轴承上端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一端设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固定设置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一侧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设置,所述旋转轴固定设置在从动齿轮中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于轴承座上方卡持设置有轴承盖,所述轴承盖卡持在轴承座内并对轴承进行抵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轴底端部开设有开孔,所述开孔与容置槽连通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孔用于供托架内第一电连接线穿过设置,所述导电滑环包括转子端及定子端,所述定子端卡持在容置槽内,所述转子端贴合设置在旋转轴上端部,所述定子端用于连接第一电连接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子端固定连接有外部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内部设置有第二电连接线,所述第二电连接线与转子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连接线通过导电滑环与第一电连接线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承为圆锥滚子轴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承与轴承座采用过盈配合连接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轴与轴承之间采用过盈配合连接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为直流减速电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垃圾分类转动装置通过在托架内设置驱动机构来带动旋转轴进行转动,配合将旋转轴置于轴承上以降低旋转轴转动受到的阻力,利用在旋转轴上端部设置导电滑环,使得旋转轴在带动外部执行机构转动的同时,旋转轴内的定子端处于非转动状态且时刻保持与转子端的电性连接,从而使得线缆不会发生缠绕,有效保证了装置内部线路的简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垃圾分类转动装置结合执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垃圾分类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飞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飞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097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