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车辆的电池模块、充电系统及电动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104187.3 | 申请日: | 2020-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99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胡依林;司马惠泉;葛石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小牛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8/12 | 分类号: | B60L58/12;B60L53/62;H02H7/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 地址: | 2131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车辆 电池 模块 充电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辆的电池模块、充电系统及电动车辆,该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第一通断元件以及第二通断元件;其中,电池包的第一电极用于连接充电器的第一充电引脚,电池包的第二电极用于连接充电器的第二充电引脚;第一通断元件的一端与电池包的第一电极连接,第一通断元件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充电器的第一充电引脚;第二通断元件的一端与充电器的第一充电引脚或者第二充电引脚连接,第二通断元件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充电器的插入确认引脚;电池管理系统用于在充电过程中,确认需要断开充电回路时,控制第一通断元件及第二通断元件由闭合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该电动车辆的电池模块可以提高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动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辆的电池模块、充电系统及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车工业的发展,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等电动车辆的保有量越来越大。在这些电动车辆的使用过程中,如何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非常重要。
目前,电动车辆的充电器在确定连接到电池模块上之后,输出充电电流信号。
但是,上述充电过程中,当电池模块中的电池管理系统检测到存在需要断开充电回路的条件时,例如,充电电流过大,如果此时电池模块出现故障而无法断开充电回路,就会带来安全隐患。因此,目前的充电过程安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的电池模块、充电系统及电动车辆,以解决目前的电动车辆充电过程中安全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的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第一通断元件以及第二通断元件;
其中,所述电池包的第一电极用于连接充电器的第一充电引脚,所述电池包的第二电极用于连接所述充电器的第二充电引脚;所述第一通断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电池包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一通断元件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充电器的第一充电引脚;所述第二通断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充电器的第一充电引脚或者第二充电引脚连接,所述第二通断元件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充电器的插入确认引脚;
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用于在充电过程中,确认需要断开充电回路时,控制所述第一通断元件及第二通断元件由闭合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的充电系统,包括:充电器以及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模块;
所述充电器包括第一充电引脚、第二充电引脚、插入确认引脚、充电单元以及交流电引脚;
所述第一充电引脚、第二充电引脚、插入确认引脚以及所述交流电引脚的一端均与所述充电单元连接;
所述第一充电引脚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通断元件与所述电池模块的电池包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充电引脚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包的第二电极连接,所述插入确认引脚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二通断元件连接;所述交流电引脚用于连接交流电。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模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的电池模块、充电系统及电动车辆,该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第一通断元件以及第二通断元件;其中,电池包的第一电极用于连接充电器的第一充电引脚,电池包的第二电极用于连接充电器的第二充电引脚;第一通断元件的一端与电池包的第一电极连接,第一通断元件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充电器的第一充电引脚;第二通断元件的一端与充电器的第一充电引脚或者第二充电引脚连接,第二通断元件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充电器的插入确认引脚;电池管理系统用于在充电过程中,确认需要断开充电回路时,控制第一通断元件及第二通断元件由闭合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该电动车辆的电池模块中,设置了两个通断元件,不论第一通断元件及第二通断元件中的哪一个出现故障,在需要断开充电回路的场景中,总会有至少一个通断元件在电池管理系统的控制下由闭合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以保证充电回路真正被切断,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小牛电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小牛电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041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