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座椅温度的车辆热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88303.7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20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董红军;黄轶 | 申请(专利权)人: | 的卢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56 | 分类号: | B60N2/5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彭英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座椅 温度 车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座椅温度的车辆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用于座椅降温的第三蒸发器、用于座椅温度调节的换热芯体和车辆设备散热器组;第一蒸发器的冷端和第三蒸发器的冷端并联在冷凝器的热端出口与压缩机进口之间;换热芯体置于座椅内;座椅加热时,换热芯体的热介质在冷凝器内与制冷剂换热升温后流回换热芯体;车辆设备散热器组的冷介质进入第一蒸发器的热端,与制冷剂换热降温后,流回车辆设备散热器组;座椅降温时,制冷剂流入第三蒸发器的冷端;换热芯体的换热介质进出第三蒸发器的热端。本实用新型将座椅的温度调节与热泵系统进行集成,从而达到节能增效的效果;无需汽车空调通过冷媒回路切换制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座椅温度的车辆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汽车的座椅加热及座椅降温,均是通过专用的变温模块实现,汽车的座椅变温模块与调节乘员舱内空气温度的热泵系统是独立工作的。因此汽车的座椅变温模块制造成本高,使用能耗高。
另外,新能源汽车的热泵系统主要基于汽车空调冷媒回路的切换实现热泵系统。乘员舱制冷需求时,蒸发器吸收车内的热量,通过冷凝器散到车外。乘员舱制热需求时,室外冷凝器当作蒸发器吸收车外的热量,蒸发器当作冷凝器使用将热量释放到乘员舱。这种空调冷媒回路切换的制热方式,能耗高,控制复杂,开发难度高。现有技术中为了节能,将电机及电池设备的余热通过热交换,将热量转移至热泵系统,用于乘员舱制热。但该种方式余热利用率低,部分余热依然要散到空气中。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热泵系统,将座椅的温度调节与热泵系统进行集成,从而达到节能增效的效果;最大化的利用电机余热、电池余热及外界空气热量,无需汽车空调通过冷媒回路切换制热;降低热泵系统的复杂程度,降低开发成本;降低汽车取暖功耗,提升续航里程。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调节座椅温度的车辆热泵系统,
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用于座椅降温的第三蒸发器、用于座椅温度调节的换热芯体和车辆设备散热器组;
第一蒸发器的冷端和第三蒸发器的冷端并联在冷凝器的热端出口与压缩机进口之间;
所述换热芯体置于座椅内;
当座椅加热通过车辆设备的余热取热时,所述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进入冷凝器的热端,所述换热芯体的换热介质进入冷凝器的冷端;换热芯体的换热介质在冷凝器内与制冷剂换热升温后,流回换热芯体,用于座椅加热;制冷剂在冷凝器内换热降温后,流入第一蒸发器的冷端;车辆设备散热器组的冷介质进入第一蒸发器的热端;所述车辆设备散热器组的冷介质在第一蒸发器内与制冷剂换热降温后,流回车辆设备散热器组用于车辆设备散热;制冷剂在第一蒸发器内换热升温后,流入压缩机进口;
当座椅降温且车辆设备散热时,所述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进入冷凝器的热端,并通过与外界空气换热降温;制冷剂在冷凝器内换热降温后,分别流入第一蒸发器的冷端和第三蒸发器的冷端;车辆设备散热器组的冷介质进入第一蒸发器的热端;所述车辆设备散热器组的冷介质在第一蒸发器内与制冷剂换热降温后,流回车辆设备散热器组用于车辆设备散热;所述换热芯体的换热介质进出第三蒸发器的热端,用于座椅降温;制冷剂在第一蒸发器及第三蒸发器内换热升温后,流入压缩机进口。
进一步,所述车辆设备散热器组还包括外散热器;所述外散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的热端出口以及冷凝器的冷端出口;所述外散热器的出口连接所述电机散热器的进口以及冷凝器的冷端进口;所述外散热器置于车外大气环境中,用于空气与换热介质热交换;
当座椅降温时,冷凝器的冷端出口的冷介质进入外散热器,通过车外大气环境中的空气使冷介质降温,然后流回至冷凝器中,用于制冷剂降温。
进一步,所述车辆设备散热器组包括电机散热器,用于电机模块散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的卢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的卢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883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