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机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26884.1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14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陈登峰;陈雷;周诗君;符显鹤;温小伟;张允飞;秦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电驱动有限公司;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电驱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5/02;H01R13/627;B60L15/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地址: | 2018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用电 控制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机控制器,包括箱体,该箱体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内设有PCBA电路板、PTC转接组件和母线铜排,第二腔体内设有功率组件、散热器组件、X滤波电容、Busbar包塑件、三相输出组件、电流传感器和磁性体滤波组件,箱体侧壁安装有进水管、出水管、PTC插件、高压插件和低压插件;散热器组件为层叠式散热器组件,散热器组件的进水口连接进水管,出水口连接出水管,功率组件插在散热器组件的夹层中,功率组件的输出端子连接Busbar包塑件的输入端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减少了转接线束的使用,具有结构简单,装配容易,集成度高,功率密度大,散热性能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控制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机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趋枯竭,环境压力不断加剧,新能源电动汽车由于能源丰富、绿色低排放等优点已被全球各国政府列为重点发展方向。近年来电动汽车更是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对提高整车动力性能的期望也越来越迫切。驱动控制系统的输出功率对整车的动力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电机控制器是新能源汽车开发中的一项重要课题。传统电机控制器通常采用封装的IGBT模块,固定在箱体底部,封装IGBT模块的输出功率受限于模块本身的载流能力和发热情况。为此,传统的电动汽车(如商用车)在需要大功率输出时,通常使用双控制器来满足性能需求,这样使得电机控制器体积庞大,在整车中占用更大的空间,增加了不必要的连接线束,非但没有提高控制器的功率密度,而且增加了装配难度和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提高控制器的功率密度的电动汽车用电机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机控制器,包括箱体,该箱体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PCBA电路板、PTC转接组件和母线铜排,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功率组件、散热器组件、X滤波电容、Busbar包塑件、三相输出组件、电流传感器和磁性体滤波组件,所述箱体侧壁安装有进水管、出水管、PTC插件、高压插件和低压插件;
所述散热器组件为层叠式散热器组件,所述散热器组件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进水管,出水口连接所述出水管,所述功率组件插在所述散热器组件的夹层中,所述功率组件的输入端子连接所述X滤波电容的输出端子,所述功率组件的输出端子连接所述Busbar包塑件的输入端子,所述Busbar包塑件的输出端子连接所述三相输出组件的输入端子,所述电流传感器连接所述三相输出组件,所述三相输出组件的输出端子用于连接被控电机的输入端子;
所述PCBA电路板分别连接所述低压插件和功率组件的门极端子,所述母线铜排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PTC转接组件的输入端和所述高压插件,所述母线铜排的输出端连接所述X滤波电容的输入端子,所述磁性体滤波组件套在所述母线铜排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腔体,所述PTC转接组件连接所述PTC插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体还设有楔形滑块和弹性压紧组件,所述弹性压紧组件设置在所述楔形滑块和散热器组件之间,所述楔形滑块的一侧为所述弹性压紧组件,另一侧设有滑面,所述楔形滑块使得所述弹性压紧组件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压紧所述散热器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体还设有第一方形凸台,该第一方形凸台的一侧面为斜坡,所述第一方形凸台的斜坡与所述楔形滑块的斜坡相配合,所述第一方形凸台的斜坡作为所述滑面。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压紧组件包括W弧形弹性钢板和呈长方形的均布载荷板,所述W弧形弹性钢板抵住所述均布载荷板。
进一步地,所述Busbar包塑件采用包塑的三相铜排,该三相铜排包括U相铜排、V相铜排和W相铜排,所述U相铜排、V相铜排和W相铜排均设有两个输入端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电驱动有限公司;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电驱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电驱动有限公司;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电驱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268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进料阀高效组装设备
- 下一篇:一种防水绝缘效果好的绝缘软聚氯乙烯塑料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