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稻虾共作养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12933.6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327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何杰;徐钢春;徐跑;朱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K61/73;A01K61/59;A01G22/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杨采良 |
地址: | 21408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稻 虾共作 养殖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作物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稻虾共作养殖系统,所述稻虾共作养殖系统包括稻田和养殖池,稻田内等间距均匀设有多个迂回沟,迂回沟外侧用于种植水稻,养殖池内均匀设有多个虾巢组件,以供小龙虾自由活动,养殖池与稻田之间通过迂回沟进行连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迂回沟使水流在养殖池与稻田之间产生循环流动,小龙虾养殖和水稻生长可互相促进,增加水稻产量和为小龙虾集约化养殖提供水质保障;而且小龙虾养殖不占用基本稻田,稻田管理和小龙虾养殖可保持独立,解决了现有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大多是稻虾处于一个空间内,存在占用稻田面积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作物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是一种稻虾共作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小龙虾作为一种淡水经济虾类,通常是在稻田中进行养殖。其中,在进行稻田养殖小龙虾时,需要在稻田里开沟,沟一般三至四米宽、一米深左右,沟面积一般占到稻田面积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
但是,上述的技术方案在实际应用时还存在以下不足:通过在在稻田里开沟来进行稻田养殖小龙虾时,无疑会减少稻田的种植面积;另一方面在稻田里开沟养虾,稻虾处于一个空间,为田间管理如施用化肥、农药和晒田等和收割带来了不便。因此,现有的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大多是在稻田里开沟后进行养殖小龙虾,稻虾处于一个空间内,存在占用稻田面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虾共作养殖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大多是在稻田里开沟后进行养殖小龙虾,稻虾处于一个空间内,存在占用稻田面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稻虾共作养殖系统包括用于种植水稻的稻田和用于养殖小龙虾的养殖池,所述稻虾共作养殖系统还包括:
迂回沟,共有多个,且等间距均匀设置在所述稻田内,所述迂回沟用于作为水流流动通道和通风通道,所述迂回沟外侧用于种植水稻;以及
虾巢组件,共有多个,且均匀设置在所述养殖池内,所述虾巢组件是多层塔式结构,以形成供小龙虾自由活动的活动空间,所述养殖池与所述稻田之间通过所述迂回沟进行连通,以将水流在所述养殖池与所述稻田之间产生循环流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养殖方法,采用上述的稻虾共作养殖系统,所述养殖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稻田进行开沟形成多个迂回沟,在迂回沟外侧采用播种或扦插的密植方法进行种植水稻,在所述稻田外部设置所述养殖池,所述养殖池与所述稻田之间通过迂回沟形成水流的循环流动,所述养殖池内安装有多个用于养殖小龙虾的虾巢组件,以在水稻秧苗长出后进行放养小龙虾。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养殖方法在水产品集约化养殖中的应用。所述水产品可以是小龙虾、青虾、草虾、对虾、明虾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稻虾共作养殖系统,包括用于种植水稻的稻田和用于养殖小龙虾的养殖池,稻田内等间距均匀设有多个迂回沟,迂回沟用于作为水流流动通道和通风通道,迂回沟外侧用于种植水稻,养殖池内均匀设有多个虾巢组件,以形成供小龙虾自由活动的活动空间,养殖池与稻田之间通过迂回沟进行连通,以将水流在养殖池与稻田之间产生循环流动;通过采用迂回沟使水流在养殖池与稻田之间产生循环流动,可以使稻田与养殖池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小龙虾养殖和水稻生长可互相促进,节约化肥、农药和小龙虾饲料,进而增加水稻产量和为小龙虾集约化养殖提供源源不断的水质保障;而且,小龙虾在养殖池内进行养殖,不占用基本稻田,投喂和管理方便,便于观察和捕捞,稻田管理和小龙虾养殖可保持独立,互不产生负面影响,解决了现有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大多是在稻田里开沟后进行养殖小龙虾,稻虾处于一个空间内,存在占用稻田面积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稻虾共作养殖系统中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129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