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稻虾共作养殖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012933.6 | 申请日: | 2020-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327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何杰;徐钢春;徐跑;朱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K61/73;A01K61/59;A01G22/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杨采良 |
| 地址: | 21408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种稻 虾共作 养殖 系统 | ||
1.一种稻虾共作养殖系统,包括用于种植水稻的稻田和用于养殖小龙虾的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稻虾共作养殖系统还包括:
迂回沟,共有多个,且等间距均匀设置在所述稻田内,所述迂回沟用于作为水流流动通道和通风通道,所述迂回沟外侧用于种植水稻;以及
虾巢组件,共有多个,且均匀设置在所述养殖池内,所述虾巢组件是多层塔式结构,以形成供小龙虾自由活动的活动空间,所述养殖池与所述稻田之间通过所述迂回沟进行连通,以将水流在所述养殖池与所述稻田之间产生循环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虾共作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稻虾共作养殖系统中,多个迂回沟之间可串联形成连通结构,以利用不同稻田之间的水位落差和/或水泵使水流在所述养殖池与所述稻田之间产生循环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虾共作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迂回沟的出水端与所述养殖池相通,所述养殖池的出水端与所述迂回沟进水端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虾共作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虾巢组件包括:
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单弧巢组、第二层单弧巢组与第三层单弧巢组,且所述第一层单弧巢组、第二层单弧巢组与第三层单弧巢组均由多个弧巢单元构成;
所述第一层单弧巢组与所述第二层单弧巢组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层单弧巢组与所述第三层单弧巢组之间均形成多个活动空间,以使小龙虾可在第一层单弧巢组、第二层单弧巢组与第三层单弧巢组中的任意一个进行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稻虾共作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巢单元包括弧形长条结构的弧面主体,所述弧面主体的直线侧边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半圆形的开口,且相邻两个开口之间设有直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虾共作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稻虾共作养殖系统还包括用于在所述稻田内形成迂回沟的推沟器,所述推沟器包括架体以及套设在所述架体上的筒体,所述筒体可绕筒体的轴心线进行转动,所述筒体外侧设置有多个压条,以在所述筒体转动时对稻田进行压沟形成迂回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稻虾共作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沟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的推动件,所述筒体外侧中部设置有球状体,所述球状体中部设置有赤道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1293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