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分类转运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21895050.8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33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马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市凯尔环卫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3/14 | 分类号: | B65F3/14;B65F3/00;B65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姜艳华 |
地址: | 225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分类 转运 | ||
一种垃圾分类转运车。涉及垃圾回收设备技术领域。结构合理,对同一批次的垃圾无需重复压缩。包括车体和设有车体上的车厢,所述车厢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车厢分隔为互不相通的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车厢的顶部还设有两个垃圾投入口,所述左腔室内设有压缩板,所述压缩板的顶端和底端均通过连接座连接车厢的内壁;所述压缩板包括若干活动板,相邻的两个活动板之间通过万向节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与所述隔板之间设有弹簧,所述车厢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与所述活动板一一对应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机、绕轴和拉绳,所述绕轴套设在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拉绳的一端绕设在所述绕轴上、另一端设于所述活动板的外壁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分类转运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垃圾也越来越多,快速增长的城市生活垃圾不仅加重了城市环境污染,而且给城市管理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时垃圾的分类处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现有的垃圾分类转运车,具有分类的储物区域,储物区域有固定与可调带压缩的两种,前者对空间的利用率交底,后者在压缩后,若想再次存放垃圾,就需要解除压缩,这样,使得之前被压缩的垃圾回弹膨胀,需要与再次加入的垃圾共同进行第二压缩,形成了重复压缩,浪费了能源,同时也降低了垃圾回收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对同一批次的垃圾无需重复压缩的垃圾分类转运车。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垃圾分类转运车,包括车体和设在车体上的车厢,所述车厢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车厢分隔为互不相通的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车厢的顶部还设有两个垃圾投入口,两个所述垃圾投入口分别且一一对应地连通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左腔室为可压缩腔室,所述左腔室内设有压缩板,所述压缩板的顶端和底端均通过连接座连接车厢的内壁;
所述压缩板包括若干活动板,相邻的两个活动板之间通过万向节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与所述隔板之间设有弹簧,所述车厢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与所述活动板一一对应的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机、绕轴和拉绳,所述绕轴套设在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拉绳的一端绕设在所述绕轴上、另一端设于所述活动板的外壁上,所述电动机驱动所述绕轴转动、并带动拉绳在绕轴上的绕卷与回放。
所述电动机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车厢的外壁上,所述车厢的外壁上还设有罩设若干所述驱动机构的罩体。
所述车厢的底部还设有储液箱,所述左腔室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储液箱与左腔室之间通过开口连通,所述开口内适配地卡设有过滤板,所述储液箱的外壁上设有带阀门的排液管。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工作中,当左腔室的垃圾高度高于最下侧的活动板时,与最下侧活动板对应的电动机动作,使得绕轴转动、并将拉绳向车厢的外部拉动,这样,使得该活动板倾斜、对应的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活动板在倾斜的过程中,完成对该部分垃圾的压缩,而其余的活动板角度保持不变,以此类推,直到左腔室饱和,通过若干分体式的活动板的先后动作,实现对垃圾的有序压缩,且在后的压缩无需解除在前的压缩,避免了对同一垃圾的重复压缩,结构合理,提高了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车厢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体;2、车厢;3、隔板;4、左腔室;5、右腔室;6、垃圾投入口;7、连接座;8、活动板;9、万向节;10、弹簧;11、电动机;12、绕轴;13、拉绳;14、支架;15、储液箱;16、过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市凯尔环卫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市凯尔环卫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950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