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发动机壳体固有结构的平衡轴转动测量连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891001.7 | 申请日: | 2020-09-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100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 发明(设计)人: | 夏彪;付翔;王策;唐敏;叶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星诺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M15/00;G01M15/02 |
| 代理公司: | 苏州新知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14 | 代理人: | 马素琴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发动机 壳体 固有 结构 平衡 转动 测量 连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发动机壳体固有结构的平衡轴转动测量连接装置,包括旋转轴机构、连接轴套筒和U形支架,旋转轴机构通过连接轴套筒连接在发动机油底壳的轴孔内,且一端延伸至发动机油底壳内部与固定在平衡轴上的平衡块固定螺栓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发动机油底壳外部与平衡轴转动参数测量装置的转轴连接;U形支架支撑在发动机油底壳外侧的旋转轴机构下方,且U形支架靠近发动机油底壳的一侧设有与发动机油底壳外部固有连接孔匹配的连接部。通过借助于发动机油底壳上的固有连接孔的位置设计特殊的U形支架结构实现连接,减少了对壳体的破坏以及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且孔、轴、面的设计考虑拔模角度,保证了平衡轴转动参数输出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发动机壳体固有结构的平衡轴转动测量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发动机平衡轴的真实转动状态进行模拟试验和测量的过程中,通常是从发动机壳体外部引入一根细连接轴,与平衡轴(或平衡轴齿轮、平衡块)一侧的中心孔相连,并借助发动机壳体实现细连接轴乃至整个测量系统的固定。受发动机工作振动状态的影响,整个测量与夹持固定装置的各个零部件、零部件间的连接,均应具有合适的强度和耐久性,不应出现磨损、松动,故零部件及连接的数量不宜过多。由于发动机真实尺寸、结构会有一定变化,相应的装置方面应具有一定包容性。
在设计测量与夹持固定装置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三点:
一、试验前,通常需要对发动机壳体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常规思路通常会考虑在发动机壳体上加工一定数量的轴孔、螺栓孔,或者铣削局部平面等。当加工孔洞数量较多时,有可能改变发动机壳体的承力方式、路径。因此,除平衡轴输出一侧的发动机壳面、壳壁外,一般要求不允许对发动机壳体其它区域加工破坏。
二、由于发动机在工作状态下的曲轴、平衡轴始终存在振动,测量与夹持固定装置若有位于发动机壳体内部的零件、零件部分,有可能在试验过程中因振动而与平衡块、平衡轴齿轮等发生干涉,或者在试验过程中逐渐进入发动机油底壳内部而发生运动干涉,进而影响发动机运行。因此,除细连接轴外,应避免有测量与夹持固定部件直接安装在发动机内部,或者有可能进入发动机内部。
三、在借助发动机壳体进行测量与夹持固定装置的设计时,需要考虑至少2°左右的壳体拔模角度,因此有可能出现装置支承轴线与一侧端面不垂直的情况,给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由于发动机壳体表面为铸造件,2°的壳体拔模角度并非十分精确,因此应尽量避免直接采用依附于发动机壳体表面的定位。
综上,在尽可能少地加工破坏发动机壳体、尽可能少地发生壳体内部干涉风险、尽可能少地采用不精确定位的前提下,如何设计一个好的测量与夹持固定装置显得较有难度。对于细连接轴而言,一套好的支架结构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发动机壳体固有结构的平衡轴转动测量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发动机壳体固有结构的平衡轴转动测量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设置在平衡轴和平衡轴转动参数测量装置之间,包括旋转轴机构和旋转轴支撑固定机构,所述旋转轴支撑固定机构包括连接轴套筒和U形支架,所述旋转轴机构的中部转动连接在连接轴套筒内部,所述连接轴套筒固定连接在发动机油底壳的轴孔内,且所述旋转轴机构一端延伸至发动机油底壳内部与固定在平衡轴上的平衡块固定螺栓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发动机油底壳外部与平衡轴转动参数测量装置的转轴连接;所述U形支架支撑在发动机油底壳外侧的旋转轴机构下方,且所述U形支架靠近所述发动机油底壳的一侧设有与发动机油底壳外部固有连接孔匹配的连接部。
由于U形支架的连接部是与发动机油底壳外部固有连接孔匹配的,因此,根据固有连接孔的位置不同连接部的位置也可以有所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星诺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星诺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910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