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的门槛梁侧围组件以及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864967.1 | 申请日: | 2020-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73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欢迎;杨丁丁;赵晓柏;孙继军;时磊;刘芳芳;王才;杨少臣;耿明亮;齐金城;王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B62D2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戴冬瑾 |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门槛 梁侧围 组件 以及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门槛梁侧围组件以及车辆,车辆的门槛梁侧围组件包括:门槛本体;侧围外板,侧围外板与门槛本体连接,且侧围外板与门槛本体限定出装配腔,侧围外板具有侧围底板,侧围底板设有漏液孔,侧围底板的自由端与门槛本体连接,从侧围底板的自由端至远离门槛本体的方向,侧围底板倾斜设置以使装配腔内的液体适于从漏液孔流出。由此,通过侧围底板倾斜设置,在白车身涂装的时候,能够使装配腔内的液体从漏液孔流出,可以避免在侧围底板的自由端与门槛本体连接的位置产生积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门槛梁侧围组件以及具有该车辆的门槛梁侧围组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车辆的门总成位于门槛梁侧围组件的下部位置,门总成需要增加护板,侧围外板也需要增加护板,由于部件较多,部件各自的公差及装配累计公差会出现不定频次的调整,从而会增加总装安装及调配的工作量,导致装配工序复杂,降低了车辆的装配效率。并且,部件较多会导致整车的质量增大,从而使整车的百公里油耗较高。同时,白车身侧围总成下止口到上止口垂直距离较大,不方便用户上下车,从整车侧面观察,侧围外露角至下止口下部至少为40mm,不利于用户在侧面观察车底,另外,白车身在过涂装的时候,容易在下止口处的侧围外板与门槛加强板焊接的凹角部积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门槛梁侧围组件,在白车身涂装的时候,能够使装配腔内的液体从漏液孔流出,可以避免在侧围底板的自由端与门槛本体连接的位置产生积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门槛梁侧围组件包括:门槛本体;侧围外板,所述侧围外板与所述门槛本体连接,且所述侧围外板与所述门槛本体限定出装配腔,所述侧围外板具有侧围底板,所述侧围底板设有漏液孔,所述侧围底板的自由端与所述门槛本体连接,从所述侧围底板的自由端至远离所述门槛本体的方向,所述侧围底板倾斜设置以使所述装配腔内的液体适于从所述漏液孔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门槛梁侧围组件,通过侧围底板倾斜设置,在白车身涂装的时候,能够使装配腔内的液体从漏液孔流出,可以避免在侧围底板的自由端与门槛本体连接的位置产生积液。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从所述侧围底板的自由端至远离所述门槛本体的方向,所述侧围底板朝向所述车辆的下方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侧围外板还具有:侧围侧板和侧围顶板,所述侧围侧板连接在所述侧围顶板和所述侧围底板之间,所述侧围顶板的上端与所述门槛本体的上端连接以在所述门槛梁侧围组件的上端形成上止口,所述侧围底板的自由端与所述门槛本体的下端连接以在所述门槛梁侧围组件的下端形成下止口,所述上止口与所述下止口之间的间隔距离H,满足关系式:H<17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侧围侧板和所述侧围底板之间连接有过渡板,从所述侧围侧板至所述门槛本体方向,所述过渡板倾斜向上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过渡板和所述侧围侧板的连接处形成有外露角,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所述外露角的下端与所述下止口之间的间隔距离为D,满足关系式: D<2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车辆的门槛梁侧围组件还包括:门槛加强板,所述门槛加强板设于所述装配腔内,所述门槛加强板的上端夹设在所述侧围顶板与所述门槛本体之间,所述门槛加强板的下端夹设在所述侧围顶板与所述门槛本体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从所述侧围侧板至所述门槛本体的方向,所述侧围顶板朝向上方倾斜以使所述车辆的车门总成位于所述侧围顶板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侧围底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β,满足关系式:5°≤β≤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侧围底板的自由端设有适于与所述门槛本体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侧围底板间连接有朝向所述装配腔内凸出的凸起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649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矸石自动分离系统
- 下一篇:一种扁桃体切除术术后用冰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