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车的传力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830393.6 | 申请日: | 2020-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73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 发明(设计)人: | 田绍云;饶聘;王小青;宁浩;熊建华;陈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2D21/15;B62D25/2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张丽霖 |
| 地址: | 401135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车的传力结构,包括左纵梁前段总成、右纵梁前段总成、前围横梁总成、左门槛总成和右门槛总成,左纵梁前段总成和右纵梁前段总成与前围横梁总成的前部连接,左门槛总成和右门槛总成与前围横梁总成的后部连接。本申请通过将左纵梁前段总成和右纵梁前段总成与前围横梁总成连接,后端通过左门槛总成和右门槛总成与前围横梁总成连接,这样当发生正面碰撞时,碰撞力可以通过左纵梁前段总成和右纵梁前段总成传递到前围横梁总成,然后在通过左门槛总成和右门槛总成向后传力,这样的力的传递方式可以减少左纵梁前段总成和右纵梁前段总成对电池包造成损伤引起电池包碰撞燃烧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车的传力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燃油汽车上,车身底盘上设计有纵梁,纵梁贯穿了车身底盘的前后方向。在车头发生碰撞时,纵梁可以将车头受力最大程度的传递至车尾,避免车头出现严重溃缩,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机舱和驾驶舱的完整,是重要的安全部件。在以电池为能源储存方式的新能源汽车上,电池包被布置在地板下部的空间,为了保证地板与电池包的间隙,大部分的新能源汽车都无法像传统燃油车一样在地板下部设计纵梁结构,导致在安全性上存在隐患。由于缺乏纵梁的力传递,导致车辆在正面碰撞时前围的侵入量很大,驾驶舱内人员伤害严重,同时导致前围结构侵入电池仓挤压电池,引起电池起火燃烧等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新能源车由于安装了电池包,不能像传统的燃油车那样利用地板下部的纵梁进行力的传递,这样在发生碰撞时,碰撞力没有得到有效的传递,纵梁前段会溃缩变形有可能使得电池包收到挤压导致燃烧的问题,提供一种新能源车的传力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车的传力结构,包括左纵梁前段总成、右纵梁前段总成、前围横梁总成、左门槛总成和右门槛总成,所述左纵梁前段总成和所述右纵梁前段总成与所述前围横梁总成的前部连接,所述左门槛总成和所述右门槛总成与所述前围横梁总成的后部连接,所述左纵梁前段总成、右纵梁前段总成、前围横梁总成、左门槛总成和右门槛总成组合的截面为H型。
优选的,所述前围横梁总成包括前围横梁和前围加强横梁,所述前围加强横梁位于所述前围横梁的下部。通过在前围横梁的下端增加前围加强横梁,从而使得前围横梁总成的强度更好,且增加了前围横梁总成与左纵梁前段总成和右纵梁前段总成的搭接面积,使得碰撞力能有效的进行传递,进一步降低碰撞力对电池包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传力结构还包括前风窗下横梁、左侧围A柱内板和右侧围A柱内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左侧围A柱内板、右侧围A柱内板和所述前围横梁总成首尾相连,形成闭环结构。前风窗下横梁、左侧围A柱内板、右侧围A柱内板和所述前围横梁总成形成一个封闭的闭环结构,从而使得前围横梁总成的抗击力更强,有效的提升了整车的模态,并且当碰撞力是从侧面传来时,由于侧围A柱内板与前围横梁进行了连接,因此侧面碰撞的撞击力能有效的传递到前围横梁总成上,从而提高了侧面碰撞的安全性。
优选的,左门槛总成和右门槛总成与所述前围横梁垂直连接。传统燃油车的纵梁中段与门槛总成是呈斜角连接的,而本申请通过将左门槛总成和右门槛总成与所述前围横梁垂直连接,从而使得电池包的安装空间更大,可以放置更多的电池包,有利于提升电池容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将左纵梁前段总成和右纵梁前段总成与前围横梁总成连接,后端通过左门槛总成和右门槛总成与前围横梁总成连接,这样当发生正面碰撞时,碰撞力可以通过左纵梁前段总成和右纵梁前段总成传递到前围横梁总成,然后在通过左门槛总成和右门槛总成向后传力,这样的力的传递方式可以减少左纵梁前段总成和右纵梁前段总成对电池包造成损伤引起电池包碰撞燃烧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新能源车的传力结构的仰视图。
图2为前围横梁总成搭接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303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