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车门和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814209.9 | 申请日: | 2020-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01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 发明(设计)人: | 高志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戴冬瑾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车辆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后车门和车辆,所述后车门包括:后门腰线加强板、后门防撞梁和后门腰线连接板,所述后门腰线加强板、所述后门防撞梁和所述后门腰线连接板均安装于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之间,所述后门腰线加强板与所述后门防撞梁沿上下方向间隔开,且所述后门腰线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后门腰线加强板与所述后门防撞梁之间。本申请的后车门,通过在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之间设置后门腰线加强板、后门防撞梁和后门腰线连接板,既可实现沿前后方向的撞击能量的传递、扩散,也可实现沿上下方向的撞击能量的扩散,从而避免车门在局部的受力无法有效扩散致结构变形过大的问题,提高车门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车门外板的抗凹起到较大的增强作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车门和具有该后车门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后车门上通常布置有加强板,以用于对车门的结构强度进行强化,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后车门的加强板的强化效果较为一般,且无法实现沿上下方向的撞击力的传递,结构性能较差,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后车门,该后车门的结构强度较大,且各个加强板能够实现沿上下方向的撞击力的有效传递,利于实现撞击能量的扩散。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后车门,包括:后门腰线加强板、后门防撞梁和后门腰线连接板,所述后门腰线加强板、所述后门防撞梁和所述后门腰线连接板均安装于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之间,所述后门腰线加强板与所述后门防撞梁沿上下方向间隔开,且所述后门腰线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后门腰线加强板与所述后门防撞梁之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后车门,通过在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之间设置后门腰线加强板、后门防撞梁和后门腰线连接板,可提高车门的整体结构强度,既可实现沿前后方向的撞击能量的传递、扩散,也可实现沿上下方向的撞击能量的扩散,从而避免车门在局部的受力无法有效扩散致结构变形过大的问题,提高车门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车门外板的抗凹起到较大的增强作用,延长车门的使用寿命,便于长期使用。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后车门,所述后门腰线加强板与所述后门防撞梁沿上下方向依次布置,且所述后门腰线连接板的上端搭接于所述后门腰线加强板的下侧边,所述后门腰线连接板的下端搭接于所述后门防撞梁的上侧边。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后车门,所述后门腰线连接板的上端搭接于所述后门腰线加强板的下侧边的外侧面,所述后门腰线连接板的下端搭接于所述后门防撞梁的上侧边的外侧面。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后车门,所述后门腰线连接板的上端搭接于所述后门腰线加强板的下侧边沿前后方向的中部区域,所述后门腰线连接板的下端搭接于所述后门防撞梁的上侧边沿前后方向的中部区域。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后车门,所述后门腰线加强板的下侧边包括从前往后向下倾斜的连接边,所述后门腰线连接板的上端搭接于所述连接边。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后车门,所述后门防撞梁从前往后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后门防撞梁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小于所述连接边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所述后门腰线连接板的下端与所述后门防撞梁的上侧边搭接且所述后门腰线连接板的延伸方向与竖向形成夹角。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后车门,所述后门防撞梁的上侧边设有朝向所述连接边凸出的连接凸板,所述连接凸板用于与所述后门腰线连接板的下端搭接。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后车门,所述后门腰线加强板包括: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所述上加强板与所述下加强板沿上下方向依次相连,所述下加强板设有用于安装隐藏把手的安装部,且所述连接边设于所述下加强板。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后车门,所述上加强板沿前后方向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下加强板沿前后方向的延伸长度,所述上加强板的前端凸出于所述下加强板的前端,且所述下加强板的前端边沿形成为所述连接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8142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使用的干粉灭火器
- 下一篇:一种立式U型管换热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