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消声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771172.6 | 申请日: | 2020-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85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良;丁君;钱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英思特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F01N13/18;F01N3/05;F01N13/16 |
| 代理公司: | 苏州言思嘉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5 | 代理人: | 徐永雷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消声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消声器,包括外壳和限位挡圈,所述外壳的左侧底部连接有出气管道,且外壳的内部顶端左侧衔接有导热垫片,所述外壳的顶端左侧连接有散热片,且外壳的内部左侧连接有支撑长杆,所述支撑长杆的右侧上下两端均安置有固定框架。该发动机消声器中载体与外壳之间用非膨胀棉连接,在温度与气流的冲击下,非膨胀棉易被吹蚀,长时间会产生载体脱落,因此通过在载体出气端增加限位挡圈,可以防止这一现象发生,有效的提高了各个零部件之间的稳定性,通过进气管道和外壳之间用固定支架连接,通过抵接长块、减震弹簧和限位凹槽之间相互配合,可以有效减缓外界因素影响带给外壳以及进气管道的震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声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发动机消声器。
背景技术
汽车消音器是用来降低机动车的发动机工作时产生噪声的零件,由于两个管道的的长度差值等于汽车所发出的声波的波长的一半,使得两列声波在叠加时发生干涉相互抵消而减弱声强,使声音减小,从而起到消音的效果。
发动机长时间在大功率或超负荷下工作,使得发动机消声器会处于一个温度较高的环境,但是高温环境下会影响消声器的使用寿命和实际使用效果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发动机消声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消声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发动机长时间在大功率或超负荷下工作,使得发动机消声器会处于一个温度较高的环境,但是高温环境下会影响消声器的使用寿命和实际使用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消声器,包括外壳和限位挡圈,所述外壳的左侧底部连接有出气管道,且外壳的内部顶端左侧衔接有导热垫片,所述外壳的顶端左侧连接有散热片,且外壳的内部左侧连接有支撑长杆,所述支撑长杆的右侧上下两端均安置有固定框架,且固定框架的内部自左至右依次交叉分布有实心衔接块和空心衔接块,所述固定框架之间通过容纳腔相连接,且容纳腔的中部内嵌有吸水树脂块,所述外壳的内部中部设置有载体,且载体通过非膨胀棉与外壳的内壁相连接,所述限位挡圈设置于的载体的出气端,所述外壳的内部右侧连接有进气管道,且进气管道的顶端安置有连接法兰,所述进气管道的外壁通过固定支架与外壳的内部右侧相连接,且固定支架的内部左侧安置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的内部衔接有减震弹簧,且减震弹簧的右侧连接有抵接长块。
优选的,所述出气管道、外壳和进气管道之间相互连通,且散热片关于外壳的横向中轴线呈对称分布,而且散热片、外壳和导热垫片之间呈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支撑长杆关于容纳腔的外部中心位置呈对称分布,且固定框架紧密贴合于容纳腔的顶底两端。
优选的,所述吸水树脂块通过容纳腔构成嵌入式结构,且容纳腔和固定框架之间呈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实心衔接块的结构尺寸与空心衔接块的结构尺寸相吻合,且实心衔接块呈三角状结构,而且实心衔接块和空心衔接块之间依次交错分布于固定框架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载体通过非膨胀棉与外壳构成连接结构,且限位挡圈以载体内部中心点为圆心呈环形分布。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道的右侧外壁通过固定支架与外壳的内部右侧构成连接结构,且进气管道的竖向中轴线与外壳的横向中轴线之间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减震弹簧和抵接长块之间呈紧密贴合,且抵接长块通过减震弹簧与限位凹槽构成弹性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发动机消声器连接法兰和进气管道相固定,使得在紧固件和连接法兰的相互配合下可将进气管道与发动机的端口部位相互连接固定起来,其中散热片、外壳和导热垫片之间依次贴合,使之在导热垫片的作用下可将外壳内部积存的热量传导至外壳表面上,接着由散热片将热量散发,以此达到散热降温的目的,避免外壳内部零部件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导致自身的消声效果降低,同时还会缩减自身的实际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英思特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英思特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711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