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向传动机构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21743116.1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73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孙楷博;庞彬;杨志财;寇策;侯富彬;李宁;刘飞;赵世浩;王云飞;郑少奇;张士横;赵奎飞;樊魏魏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智能转向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02 | 分类号: | B62D3/02;B62D5/04;B62D6/00;B62D1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戴冬瑾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传动 机构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传动机构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包括:输入轴和输出轴,所述输入轴的端部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输出端的端部,且所述输入轴设有第一周向限位部,所述输出轴设有第二周向限位部,所述第一周向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周向限位部在周向上限位配合;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安装于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之间,且所述弹性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周向限位部和所述第二周向限位部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传动机构,通过输入轴与输出轴进行配合,再与弹性件进行配合固定,使用橡胶弹性件替代现有技术中的扭杆及圆柱销,优化了装配工艺,节约成本,实现总成轻量化,有效缩短转向器总成的轴向尺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向传动机构和具有该转向传动机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与汽车相关的各零部件产品的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汽车转向助力装置也在不断地进步。自液压助力转向器问世,通过扭杆的扭转控制阀开度从而提供助力的“归零”控制方式,至如今EPS通过扭杆的扭转检测驾驶员输入扭矩从而追加额外助力扭矩的“力矩”控制策略。目前在产的汽车动力转向器都在使用扭杆作为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连接部件,扭杆常与输入轴或输出轴其一过盈压装,而与另一零件通过穿孔打销连接。现有技术中,扭杆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加工工艺复杂,整体重量和体积偏大,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转向传动机构,所述转向传动机构通过弹性件与输入轴和输出轴配合,从而组成了一个整体,优化了装配工艺,节约了成本,实现总成轻量化和小型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传动机构,包括:输入轴和输出轴,所述输入轴的端部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输出端的端部,且所述输入轴设有第一周向限位部,所述输出轴设有第二周向限位部,所述第一周向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周向限位部在周向上限位配合;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安装于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之间,且所述弹性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周向限位部和所述第二周向限位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传动机构,通过输入轴与输出轴进行配合,再与弹性件进行配合固定,形成一个完整的转向传动机构,优化了装配工艺,使用橡胶弹性件进行替代,节约成本,实现总成轻量化,有效缩短转向器总成的轴向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传动机构,所述第一周向限位部包括沿径向凸出的限位凸块,所述第二周向限位部包括沿径向贯通的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块伸至所述限位凹槽内,所述弹性件的至少部分伸至所述限位凸块的外侧壁与所述限位凹槽的内侧壁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传动机构,所述限位凸块为沿所述输入轴的周向间隔开设置的多个,所述限位凹槽为沿所述输出轴的周向间隔开设置的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凸块和多个所述限位凹槽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传动机构,所述弹性件包括上连接部、中间弹性块和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伸至相邻两个所述限位凸块之间,所述下连接部伸至所述限位凹槽内,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下连接部通过所述中间弹性块相连,且所述中间弹性块位于所述限位凸块的外侧壁与所述限位凹槽的内侧壁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传动机构,所述弹性件包括多组弹性块,多组所述弹性块与多个所述限位凸块一一对应,每组所述弹性块包括两个沿周向间隔开的子弹性块,且每组的两个所述子弹性块分别位于对应所述限位凸块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传动机构,所述弹性件包括外环部和设于所述外环部的内周壁的多组所述弹性块,所述外环部套设于所述输出轴的端部外,多组所述弹性块与多个所述限位凸块一一对应,每组所述弹性块包括两个沿周向间隔开的子弹性块,且每组的两个所述子弹性块分别位于对应所述限位凸块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传动机构,还包括:挡圈组件,所述挡圈组件套设于所述输出轴的端部,且所述挡圈组件抵压于所述弹性件的外周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智能转向科技河北有限公司,未经蜂巢智能转向科技河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431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