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河流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模块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731799.9 | 申请日: | 2020-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71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刘怡虹;李玮;吴福贤;齐秀娟;谢林伸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2F1/469 | 分类号: | C02F1/469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科友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41 | 代理人: | 曲家彬 |
| 地址: | 518001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流 地下 水污染 原位 修复 模块 | ||
1.一种河流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模块,包括壳体(100),设置在壳体内的吸附材料(200),所述的壳体(100)相对的两面分别设置进水孔(101)和出水孔(102);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00)中间穿过所述的吸附材料(200)还设置在第一电极(301),在壳体(100)的侧面设置第二电极(302),在第一电极(301)和第二电极(302)之间加入一个电压,使第一电极(301)和第二电极(302)之间的吸附材料(200)周围形成与从进水孔(101)流入、出水孔(102)流出的水流方向垂直的电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00)为一圆柱塑料形壳体,在其上底和下底上分别设置出水孔(102)和进水孔(101),在其中轴设置一根导体棒形成第一电极(301),在其外緾绕一层金属网形成第二电极(3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00)为竹条编织的圆柱体,在其其上底和下底上分别设置出水孔(102)和进水孔(101),在其中轴设置一根碳棒形成第一电极(301),在其外緾绕一层金属网形成第二电极(302)。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河流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极(301)为正极,所述的第二电极(302)为负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流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泵,所述的水泵从出水孔(102)抽地下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73179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药生产用清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协同效应的三维电化学消毒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