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减少更换次数的组合敷料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92263.0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47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古元安;蔡忠新;冯永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汇涵医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3/02 | 分类号: | A61F13/02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少 更换 次数 组合 敷料 | ||
一种可减少更换次数的组合敷料,属于医用敷料技术领域。包括一创口敷贴主体,该创口敷贴主体在使用状态下敷贴于创口;一渗液吸收主体,该渗液吸收主体在吸收创口渗液的状态下与创口敷贴主体背对创口的一侧结合并吸取自创口敷贴主体渗出的液体,而该渗液吸收主体处于吸液饱和或非饱和状态时可独立地与创口敷贴主体分离并予更换。优点:得以显著减少整体更换敷料频次,减轻因更换敷料时给患者创口造成疼痛,并且不仅可以节省资源,降低治疗成本,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敷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减少更换次数的组合敷料。
背景技术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起保护和支持肌体的作用,一旦其完整性受到破坏,则会导致人体损失水份和电解质,同时容易遭到细菌及外界环境的侵害。控制感染是皮肤伤口护理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伤口在清创后采用敷料敷贴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式。
大部分敷料除了覆盖创口外还具有吸收创口渗液的作用,具体而言,在使用时需要与伤口贴合,在对于渗液缓慢渗出伤口时,敷料在吸收渗液至饱和程度后,需要揭除更换,在创口(伤口)尚未完全愈合的更换过程中难免会粘连创口,给创口带来二次伤害。中国专利CN207024173U推荐的“新型硅凝胶泡沫敷料”由于在与伤口接触(贴触)的表面使用了硅凝胶层,因而在更换敷料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创口粘连并且得以缓解创口疼痛,然而由于在敷料吸收渗液至饱和状态后需要揭除整个敷料并且予以更换新的敷料,而由于在先的即前述吸收渗液至饱和状态的敷料或多或少与创口有所粘连,并且在面对渗出液较多的慢性伤口,更换频率则更高,因而造成对伤口的伤害也相应更严重。
通过申请人在上面的说明可知,敷料吸收渗液的能力越强,更换的频次便相应越少,对创口的伤害程度同样得以减轻。负压引流类产品如敷料块、导流管以及吸液泵等具有持续吸收渗液的效果,但是此类产品复杂,例如前述敷料块吸液饱和后的更换操作需由专业人员操作,并且操作相对麻烦,导流管、吸液泵除了需由专业人员操作外,还具有治疗费用大的欠缺。针对前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探索,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减少整体更换敷料的频次而得以既可减轻因更换敷料时给患者创口造成疼痛又能节省资源并且结构简单以及操作方便的可减少更换次数的组合敷料。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可减少更换次数的组合敷料,包括一创口敷贴主体,该创口敷贴主体在使用状态下敷贴于创口;一渗液吸收主体,该渗液吸收主体在吸收创口渗液的状态下与创口敷贴主体背对创口的一侧结合并吸取自创口敷贴主体渗出的液体,而该渗液吸收主体处于吸液饱和或非饱和状态时可独立地与创口敷贴主体分离并予更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创口敷贴主体包括创口接触层和敷贴离型层,创口接触层在使用状态下敷贴于创口,而敷贴离型层在非使用状态下结合在创口接触层背对所述创口的一侧;所述的渗液吸收主体包括背衬层、吸收锁水层和背衬离型层,吸收锁水层结合在背衬层背对背衬离型层的一侧并且该吸收锁水层在使用时,在揭除所述敷贴离型层的状态下与所述创口接触层背对创口的一侧贴合,背衬离型层在非使用状态下结合在背衬层背对吸收锁水层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创口接触层的中部区域构成为创口接触区,在该创口接触区的区域间隔分布有复数列并且每列有间隔分布的复数个渗液引导孔,该渗液引导孔自创口接触层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贯穿至另一侧,所述敷贴离型层的面积是与所述创口接触层相同的;所述吸收锁水层的面积小于所述背衬层的面积,并且在使用状态下,所述吸收锁水层与所述创口接触区背对创口的一侧相结合,背衬层的面积小于所述创口接触层的面积,所述背衬离型层的面积与背衬层的面积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创口接触层的厚度为0.2-2mm,创口接触区的面积为所述创口接触层的面积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所述敷贴离型层的厚度为0.03-0.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汇涵医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汇涵医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922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湿法冶炼用阳极梁的导电铜条搪锡工装
- 下一篇:一种带有车载吊机的支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