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减少更换次数的组合敷料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92263.0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47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古元安;蔡忠新;冯永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汇涵医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3/02 | 分类号: | A61F13/02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少 更换 次数 组合 敷料 | ||
1.一种可减少更换次数的组合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创口敷贴主体(1),该创口敷贴主体(1)在使用状态下敷贴于创口;一渗液吸收主体(2),该渗液吸收主体(2)在吸收创口渗液的状态下与创口敷贴主体(1)背对创口的一侧结合并吸取自创口敷贴主体(1)渗出的液体,而该渗液吸收主体(2)处于吸液饱和或非饱和状态时可独立地与创口敷贴主体(1)分离并予更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减少更换次数的组合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创口敷贴主体(1)包括创口接触层(11)和敷贴离型层(12),创口接触层(11)在使用状态下敷贴于创口,而敷贴离型层(12)在非使用状态下结合在创口接触层(11)背对所述创口的一侧;所述的渗液吸收主体(2)包括背衬层(21)、吸收锁水层(22)和背衬离型层(23),吸收锁水层(22)结合在背衬层(21)背对背衬离型层(23)的一侧并且该吸收锁水层(22)在使用时,在揭除所述敷贴离型层(12)的状态下与所述创口接触层(11)背对创口的一侧贴合,背衬离型层(23)在非使用状态下结合在背衬层(21)背对吸收锁水层(22)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减少更换次数的组合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口接触层(11)的中部区域构成为创口接触区(111),在该创口接触区(111)的区域间隔分布有复数列并且每列有间隔分布的复数个渗液引导孔(1111),该渗液引导孔(1111)自创口接触层(11)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贯穿至另一侧,所述敷贴离型层(12)的面积是与所述创口接触层(11)相同的;所述吸收锁水层(22)的面积小于所述背衬层(21)的面积,并且在使用状态下,所述吸收锁水层(22)与所述创口接触区(111)背对创口的一侧相结合,背衬层(21)的面积小于所述创口接触层(11)的面积,所述背衬离型层(23)的面积与背衬层(21)的面积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减少更换次数的组合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口接触层(11)的厚度为0.2-2mm,创口接触区(111)的面积为所述创口接触层(11)的面积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所述敷贴离型层(12)的厚度为0.03-0.05mm。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可减少更换次数的组合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创口接触层(11)为惰性且防止创口粘连的膜,该惰性且防止创口粘连的膜包括硅凝胶膜、聚四氟乙烯膜、聚硅氧烷/聚氨酯复合膜、聚硅氧烷/聚乙烯复合膜、聚硅氧烷/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膜或聚硅氧烷/聚丙烯复合膜;所述敷贴离型层(12)为聚氨酯薄膜、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或聚苯乙烯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减少更换次数的组合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衬层(21)的厚度为0.1-3.5mm,所述吸收锁水层以及所述背衬离型层(23)的厚度各为0.03-0.05mm。
7.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可减少更换次数的组合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衬层(21)为聚氨酯薄膜、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或无纺布;所述的吸收锁水层(22)为水凝胶、细菌纤维或泡沫;所述的背衬离型层(23)为聚氨酯薄膜、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或聚苯乙烯薄膜。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减少更换次数的组合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锁水层(22)的面积大于所述创口接触区(111)的面积并且该吸收锁水层(22)的厚度为2-3mm。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减少更换次数的组合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液引导孔(1111)的孔径为0.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汇涵医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汇涵医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9226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湿法冶炼用阳极梁的导电铜条搪锡工装
- 下一篇:一种带有车载吊机的支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