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骨折手法复位训练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663281.6 | 申请日: | 2020-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84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 发明(设计)人: | 严济仁;严孟宁;谢凯;段佩辰;汪轶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G09B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金彦;许亦琳 |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折 手法 复位 训练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骨折手法复位训练装置。骨折手法复位训练装置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皮肤组织部件、皮下组织部件和骨组织部件,所述骨组织部件包括第一骨组织单元、第二骨组织单元、至少两个弹力带和万向铰链部件,所述第一骨组织单元设有第一骨折断端,所述第二骨组织单元设有第二骨折断端,所述第一骨折断端和所述第二骨折断端与患者的骨折端匹配,所述第一骨组织单元经所述万向铰链部件和所述弹力带与所述第二骨组织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可真实还原临床中各骨折部位的各类复杂骨折端形态,便于临床教学、训练与考评,极大提高年轻医师的复位技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折复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骨折手法复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骨折是骨科临床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占全部肌肉骨骼系统损伤的16%。骨折复位与固定是骨折治疗的关键。手法复位是指医师采用徒手的方式将骨折端复位,是骨折复位的有效方法。良好的手法复位与外固定具有创伤小、痛苦少等优势,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若手法复位与固定不当,则易导致骨折端、软组织、血管及神经损伤,造成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骨折愈合。因此,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使年轻医师具备良好的手法复位与固定技术,具有重大意义。
传统上,年轻医师在老师的指导下,直接在骨折患者身上进行手法复位与固定练习,除了学习周期长、可重复性差等缺点外,还存在复位失败的风险。另一方面,为了减轻骨折患者的痛苦,提高疗效,近年来,年轻医师通过临床操作学习骨折复位的机会逐渐减少,更不利于年轻医师的培养。因此,若存在真实、可靠的骨折复位装置用于临床教学、训练与考评,将极大的提高年轻医师的复位技术。然而,现有手法复位与固定训练的模拟装置不足,且存在以下缺陷:1)多为简单的横行骨折,难以真实还原临床中形态各异的骨折端;2)供训练的骨折较少,难以满足临床要求;3)模拟骨力学性能单一,无法模拟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疾病状态下患者的骨骼状态;4)难以系统评估骨折复位情况,尤其是在固定后难以判定是否出现骨折再移位,无法评价年轻医师的训练成效。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折手法复位训练装置。本实用新型可真实还原临床中各骨折部位的各类复杂骨折端形态,便于临床教学、训练与考评,极大提高年轻医师的复位技术。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骨折手法复位训练装置,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皮肤组织部件、皮下组织部件和骨组织部件,所述骨组织部件包括第一骨组织单元、第二骨组织单元、至少两个弹力带和万向铰链部件,所述第一骨组织单元设有第一骨折断端,所述第二骨组织单元设有第二骨折断端,所述第一骨折断端和所述第二骨折断端与患者的骨折端匹配,所述第一骨组织单元经所述万向铰链部件和所述弹力带与所述第二骨组织单元连接。
优选地,所述万向铰链部件包括第一连接杆、万向铰链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经所述万向铰链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骨组织单元设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连接杆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组织单元设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连接杆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更优选地,所述万向铰链包括第一转动轴、连接轴和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所述第二转动轴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上,所述第一转动轴经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一骨组织单元设有若干第一预置接口,所述第二骨组织单元设有若干第二预置接口,每个弹力带一端设于一个所述第一预置接口内,另一端设于一个所述第二预置接口内。
优选地,所述骨组织部件还包括第一骨组织金属涂层,所述第一骨组织金属涂层包裹所述第一骨组织单元。
优选地,所述骨组织部件还包括第二骨组织金属涂层,所述第二骨组织金属涂层包裹所述第二骨组织单元。
优选地,所述骨组织部件还包括至少三个第一骨组织空间位置追踪单元,所述第一骨组织空间位置追踪单元设于所述第一骨折断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632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