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骨折手法复位训练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663281.6 | 申请日: | 2020-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84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 发明(设计)人: | 严济仁;严孟宁;谢凯;段佩辰;汪轶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G09B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金彦;许亦琳 |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折 手法 复位 训练 装置 | ||
1.一种骨折手法复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皮肤组织部件(1)、皮下组织部件(2)和骨组织部件(3),所述骨组织部件(3)包括第一骨组织单元(31)、第二骨组织单元(32)、至少两个弹力带(33)和万向铰链部件(34),所述第一骨组织单元(31)设有第一骨折断端(311),所述第二骨组织单元(32)设有第二骨折断端(321),所述第一骨折断端(311)和所述第二骨折断端(321)与患者的骨折端匹配,所述第一骨组织单元(31)经所述万向铰链部件(34)和所述弹力带(33)与所述第二骨组织单元(32)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手法复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铰链部件(34)包括第一连接杆(341)、万向铰链(342)和第二连接杆(343),所述第一连接杆(341)经所述万向铰链(342)与所述第二连接杆(343)连接,所述第一骨组织单元(31)设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连接杆(341)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骨组织单元(32)设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连接杆(343)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折手法复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铰链(342)包括第一转动轴(3421)、连接轴(3422)和第二转动轴(3423),所述第一转动轴(3421)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341)上,所述第二转动轴(3423)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343)上,所述第一转动轴(3421)经所述连接轴(3422)与所述第二转动轴(3423)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3421)与所述第二转动轴(3423)垂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手法复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组织单元(31)设有若干第一预置接口(312),所述第二骨组织单元(32)设有若干第二预置接口(322),每个弹力带(33)一端设于一个所述第一预置接口(312)内,另一端设于一个所述第二预置接口(322)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手法复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组织部件(3)还包括第一骨组织金属涂层,所述第一骨组织金属涂层包裹所述第一骨组织单元(3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手法复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组织部件(3)还包括第二骨组织金属涂层,所述第二骨组织金属涂层包裹所述第二骨组织单元(3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手法复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组织部件(3)还包括至少三个第一骨组织空间位置追踪单元,所述第一骨组织空间位置追踪单元设于所述第一骨折断端(311)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手法复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组织部件(3)还包括至少三个第二骨组织空间位置追踪单元,所述第二骨组织空间位置追踪单元设于所述第二骨折断端(3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6328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