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37861.8 | 申请日: | 2020-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02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陈蔚轩;戴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仪光电(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李喜娟 |
地址: | 210038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下式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直下式背光模组包含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遮光件以及扩散板。遮光件设置于发光二极管的上方且与发光二极管对应,遮光件的尺寸大于发光二极管的尺寸。遮光件包含光处理部以及吸光边框部。由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射向遮光件的光的一部分经由光处理部透出。吸光边框部连接于光处理部的外周缘,用以吸收射向吸光边框部的光。扩散板设置于遮光件的上方。该显示装置包含前述直下式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下式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涉及借助遮光片来提升亮度均匀性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及包含该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搭载有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面板的电子装置,例如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车用显示装置等,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LCD面板需使用背光模组作为背光源。依据光源设置的位置,背光模组可分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及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直下式背光模组有利于降低整体结构厚度,可满足显示装置薄型化的趋势,因此现今直下式背光模组多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作为光源。但是,LED的正上方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而使从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外观容易观察到亮点,从而影响LCD面板的影像质量。
因此,如何克服从直下式背光模组外观容易观察到亮点的缺失,以提升直下式背光模组的亮度均匀性,遂成为相关业者努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含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遮光件以及扩散板。遮光件设置于LED的上方且与LED对应,遮光件的尺寸大于LED的尺寸,遮光件包含光处理部以及吸光边框部。由LED发出的射向遮光件的光的一部分经由光处理部透出。吸光边框部连接于光处理部的外周缘,用以吸收射向吸光边框部的光。扩散板设置于遮光件的上方。
依据前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可包含透明承载件,透明承载件设置于LED的上方,遮光件设置于透明承载件的朝向LED的表面或远离LED的表面。
依据前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光处理部的反射率可大于透光率。
依据前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遮光件的形状可为圆形。
依据前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吸光边框部可完整环绕光处理部的外周缘。
依据前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光处理部的外周缘可形成缺口,缺口的至少一个边缘不设置吸光边框部。
依据前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光处理部的外周缘可形成多个缺口,遮光件包含多个吸光边框部,该多个吸光边框部与该多个缺口间隔设置。
依据前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光处理部的外周缘可形成多个缺口,该多个缺口等角度设置。
依据前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遮光件的长度为L,LED的长度为D,LED的放射角度为θ,遮光件与LED的间隔距离为H,其可满足下列条件:L≥D+2×H×tanθ。
依据前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吸光边框部的宽度为W,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mm≥W0mm。
依据前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遮光件与LED的间隔距离为H,其可满足下列条件:3mm≥H≥0.5mm。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含前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设置在直下式背光模组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仪光电(南京)有限公司,未经瑞仪光电(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378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包电池测厚检测设备
- 下一篇:电控离合器自动化生产线的托盘传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