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倒置式减震筒内孔精铰专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10129.1 | 申请日: | 202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04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晨;闫江丽;胡文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兰溪市海钜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75/00 | 分类号: | B23D75/00;B23Q11/10 |
代理公司: | 金华大器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45 | 代理人: | 童健 |
地址: | 3211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倒置 减震 筒内孔精铰 专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倒置式减震筒内孔精铰专机,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减震筒精钻内孔加工难度大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主轴箱、副轴箱及刀座,主轴箱上设有主轴,副轴箱通过一滑板滑动设置在底座上,副轴箱上设有副轴,副轴与主轴同心设置,主轴与副轴上均设有一锥盘,刀座滑动设置在滑板上,刀座上设有一刀杆,刀杆随刀座移动过程中一端能穿过副轴对应的锥孔,工件加工时,冷却液从刀杆流经工件后从主轴内流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对减震筒内孔进行铰孔加工、加工精度高、排屑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倒置式减震筒内孔精铰专机。
背景技术
摩托车减震筒的内孔需要较高的光洁度和尺寸精度要求,现有的加工方法是通过精钻完成,即利用精钻头转动来对减震筒内孔进行精钻,由于减震筒内孔长度较长,上述加工方法很难满足减震筒的内孔精度要求,且精钻对精钻头的材料要求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减震筒加工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的一种对减震筒内孔进行铰孔加工、加工精度高、排屑方便的倒置式减震筒内孔精铰专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倒置式减震筒内孔精铰专机,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沿一方向X依次设置的主轴箱、副轴箱及刀座,所述主轴箱固设在底座上,主轴箱上转动设有一中空的主轴,主轴轴心延伸方向与X向一致,主轴能在一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所述副轴箱通过一滑板滑动设置在底座上,滑板能在一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X向来回滑动,副轴箱上转动设有一中空的副轴,副轴与上述主轴同心设置,所述主轴与副轴上均设有一锥盘,两锥盘相对同心设置,两锥盘用于工件两端顶靠,各锥盘上均同心开设有一轴向贯通的锥孔,主轴上锥盘的锥孔与主轴内孔同心连通,副轴上锥盘的锥孔与副轴内孔同心连通,两锥孔的大端相对设置,所述刀座滑动设置在上述滑板上,刀座在一第三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能沿上述X向来回滑动,刀座上设有一刀杆,刀杆的一端固定在刀座上,另一端沿X向延伸朝向上述副轴箱且该端上设有刀片,刀杆随刀座移动过程中其带有刀片的一端能穿过上述副轴对应的锥孔,所述刀杆中空,刀杆内流通冷却液,工件加工时,冷却液从刀杆流经工件后从主轴内流出。
在上述的一种倒置式减震筒内孔精铰专机中,所述锥盘设置在主轴一端上,主轴的另一端设有一出液管,出液管一端与主轴对接,另一端向下延伸,出液管的下方设有接液槽。
在上述的一种倒置式减震筒内孔精铰专机中,所述底座上设有下凹的长槽,长槽沿上述X向延伸,上述主轴箱、副轴箱及刀座均在长槽的上方,长槽的一端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倾斜向下的导向板,导向板位于上述接液槽的上方。
在上述的一种倒置式减震筒内孔精铰专机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一油缸,油缸的活塞杆通过一连杆与滑板相连,活塞杆与连杆均沿上述X向延伸,所述连杆包括依次同心设置的第一杆、第二杆以及第三杆,第一杆与上述活塞杆相连,第三杆与上述滑板相连,第二杆的外径大于第一杆、第三杆的外径,第二杆两端均设有螺纹孔,第一杆、第三杆上设有与对应螺纹孔配合的外螺纹,第一杆、第三杆均与第二杆螺纹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倒置式减震筒内孔精铰专机中,所述刀座上开设有一孔口,孔口一端开口且开口面向上述副轴座,孔口另一端具有孔底,孔口内设有用于夹持刀杆的夹紧组件,夹紧组件包括一连接件以及两夹持件,两夹持件位于连接件的同一侧,夹持件、连接件沿X向依次设置且夹持件相对靠近孔口的开口,连接件贴靠在孔底上且与刀座可拆卸固连,连接件的外周设有两缺口,夹持件上设有外凸的插块,插块与缺口一一对应,插块嵌设在对应缺口内,夹持件上设有夹槽,夹槽呈弧形,两夹持件的夹槽相对设置,两夹槽围合形成用于穿设刀杆的夹持空间,两夹持件能相对靠近或远离使夹持空间缩小或增大,且两夹持件能通过紧固件相对固定,所述刀座上可拆卸设有一压盖,压盖位于上述孔口的开口处,压盖贴靠在夹持件上,压盖上设有供刀杆穿设的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兰溪市海钜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兰溪市海钜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101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