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稳频和稳光强双压电陶瓷调谐外腔半导体激光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587642.3 | 申请日: | 2020-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17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 发明(设计)人: | 舒强;吉方;汪宝旭;朱明智;邓东阁;杨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S5/0239 | 分类号: | H01S5/0239;H01S5/02325;H01S5/065;H01S5/068;H01S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许驰 |
| 地址: | 621908***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光强双 压电 陶瓷 调谐 半导体激光器 | ||
1.一种稳频和稳光强双压电陶瓷调谐外腔半导体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25);底板(25)中心处开设有空腔;
闪耀光栅(1);
二维调整模块;闪耀光栅(1)固定在二维调整模块上,二维调整模块用于在水平方向上对闪耀光栅(1)的位置进行调节;
输出反射镜(15);
柔性调整平台(13);二维调整模块和输出反射镜(15)均置于柔性调整平台(13)上;柔性调整平台(13)置于底板(25)的空腔内,柔性调整平台(13)通过柔性连接机构(31)与底板(25)连接;
压电陶瓷a(2);
压电陶瓷b(11);压电陶瓷a(2)和压电陶瓷b(11)均置于柔性调整平台(13)和底板(25)之间的水平空隙中,且电陶瓷a(2)的作用端和压电陶瓷b(11)的作用端分别与柔性调整平台(13)连接;
激光二极管模块;
准直器(18);
光强稳定模块;激光二极管模块、准直器(18)、光强稳定模块均位于底板(25)上方,且靠近二维调整平台的第一端;
输出偏振分光模块;
频率稳定模块;频率稳定模块位于底板(25)上方,且靠近二维调整平台的第二端;
激光驱动电路;激光驱动电路与激光二极管模块电性连接;
压电驱动电路;
用于解调出偏离原子吸收谱中心的误差信号的信号处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的信号端口与控制器的信号端口连接;
控制器;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压电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压电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压电陶瓷a(2)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压电陶瓷b(11)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光强探测模块(16);光强探测模块(16)用于接收入射光,将光强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控制器用于接收该电信号;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激光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激光二极管模块发出一束激光,经过准直器(18)后通过偏振分光第一路沿入射方向照射到闪耀光栅(1)表面,第二路沿垂直入射方向进入光强稳定模块;入射到闪耀光栅(1)上的入射光以特定的入射角入射,经闪耀光栅(1)衍射后,-1阶衍射光沿入射光方向返回进入激光二极管模块,0阶衍射光入射到输出反射镜(15)上,经输出反射镜(15)反射后入射到输出偏振分光模块,由输出偏振分光模块分为垂直的两路光,第一路为输出光束,第二路垂直光入射到频率稳定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频和稳光强双压电陶瓷调谐外腔半导体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激光二极管模块包括:
激光二极管(20);
激光安装座(21);激光安装座(21)固定在底板(25)上方,激光二极管(20)固定在激光安装座(21)内的通孔中;
温度补偿元件(19);激光二极管(20)通过温度补偿元件(19)实现恒温控制;温度补偿元件(19)安装在激光安装座(21)表面;
热沉(22);热沉(22)安装在温度补偿元件(19)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频和稳光强双压电陶瓷调谐外腔半导体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光强稳定模块包括1/2波片Ⅲ(23)、偏振分光镜PBSⅢ(24)、光电探测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频和稳光强双压电陶瓷调谐外腔半导体激光器,其特征在于,输出偏振分光模块包括1/2波片Ⅱ(10)、偏振分光镜PBSⅡ(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频和稳光强双压电陶瓷调谐外腔半导体激光器,其特征在于,频率稳定模块包括1/2波片Ⅰ(8)、偏振分光镜PBSⅠ(6)、反射镜(7)、碱金属气室(4)、参考气室(5)、差分式光电探测器(3);输出偏振分光模块的第二路垂直光入射到频率稳定模块;经过1/2波片Ⅰ(8)的光再经偏振分光镜PBSⅠ(6)后,透射光进入碱金属气室(4);经过1/2波片Ⅰ(8)的反射光经反射镜(7)反射后进入参考气室(5);经过碱金属气室(4)、参考气室(5)的激光束由差分式光电探测器(3)接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8764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气配线保护装置
- 下一篇:晶圆片腐蚀清洗机构





